
不安甯的國家。《論語·泰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明 劉基 《嘉興路重修陸宣公書院碑銘》:“出入危邦,扶持庸君。” ********* 《中年次陸竹天氏韻》:“叔世天難問,危邦德竟孤。”
“危邦”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此詞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適用性,常用于分析國家治理或文化讨論中。
危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危”和“邦”兩個字組成。
“危”字拆分部首是“⻘”,總筆畫為⻏+10,其中左右結構為⻏,上下結構為蔔。
“邦”字拆分部首是“⻏”,總筆畫為⻏+7,其中左右結構為⻏,上下結構為⻋。
危邦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易經》。其中“危邦者,其政亂也”一課指的是一個國家政治不穩定,社會秩序混亂。
在繁體字中,危邦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危邦的漢字寫法略有差異。其中,“危”字的古代寫法為戌象形字,即戌戍形,代表危險、不穩定的象征;而“邦”字的古代寫法為辶戈象形字,表示一個地方的邊界。
以下是一些使用危邦的例句:
1. 由于内外因素的幹擾,這個國家陷入了危邦之中。
2. 危邦之險,需靠全體人民的努力來挽救。
3. 執政黨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國家陷入危邦的境地。
危邦的一些組詞包括:危機、國邦、危險、國家。
與危邦近義詞有:危亡、亂象、動蕩。
與危邦相反義詞有:安甯、穩定、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