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僞詐的意思、僞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僞詐的解釋

欺詐。《韓非子·奸劫弑臣》:“是以左右近習之臣,知僞詐之不可以得安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齊 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 魯迅 《破惡聲論》:“吾未絶大冀於方來,則思聆知者之心聲,而相觀其内曜。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聲者,離僞詐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僞詐是漢語複合詞,由“僞”與“詐”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虛僞欺騙、弄虛作假的行為或性質。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演變及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虛假欺詐。”強調其欺騙性與不真實性,如《史記·貨殖列傳》載“僞詐漸萌”,描述商業活動中欺詐行為的滋生。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定義為:“虛僞狡詐。”側重主觀故意性,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手段,如“僞詐之徒不可信”。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僞”,注解“僞詐”通“詐僞”,指兵家策略中的詭計欺騙,後引申為普遍性欺詐行為。


二、語義結構與演變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文獻依據:

  1.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2. 司馬遷. 《史記》[M]. 中華書局, 2014.
  3. 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 2007.
  4. 王力. 《古代漢語》[M]. 中華書局,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僞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ěi zhà,其核心含義為欺詐、虛假欺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
    • 《韓非子·奸劫弑臣》:“左右近習之臣,知僞詐之不可以得安也。” 指出僞詐行為的危害性。
    • 《史記·淮陰侯列傳》稱齊國為“僞詐多變,反覆之國”,形容其政策多變且充滿欺騙性。
  2. 近現代引用:
    • 魯迅在《破惡聲論》中提出“心聲者,離僞詐者也”,強調真誠與僞詐的對立。

三、應用場景與表現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僞詐”強調通過虛假手段達成欺騙目的,既有曆史淵源,也在現代社會中廣泛存在。其本質是對真實性的背離,需在道德與法律層面予以警惕。

别人正在浏覽...

霸德百家語不明不白慚皇呈閲畜田帝江獨卧放世楓叟焚枯食淡汾橋福馬林扶樹格例怪幻官諱鼓子卯和謀褐衣蔬食傑迹井底九牛萬象之力極右亢暵克伐筷箧闌楯踉跳匳贈賃假龍骧麟振魯經買賣廟樂密栉漠爾惱悻悻破盤洽化清視欺誣绮劄三牢神才生棟覆屋試詩霜夜蜀綉挑包朓側題醒銅記外伸違犯威明烏犍先故宵盤小心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