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觞的意思、三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觞的解釋

三杯酒。 漢 王充 《論衡·語增》:“賜尊者之前,三觴而退。過於三觴,醉酗生亂。” 唐 司空曙 《和耿拾遺元日觀早朝》詩:“壽酒三觴退,《簫韶》九奏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觞,漢語詞彙,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其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觞”為古代酒器,指代盛酒或飲酒行為。《說文解字》釋“觞”為“實曰觞,虛曰觯”,特指實心酒器。數詞“三”在此既表具體飲量,亦含禮制深意。合稱“三觞”即指三次舉杯飲酒的禮儀行為,常見于祭祀、宴飨等正式場合。

二、禮制應用 《禮記·玉藻》記載:“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此處“三爵”與“三觞”互通,體現周代禮飲制度。在宗廟祭祀中,三觞之禮象征“天、地、人”三才和諧,屬最高規格的獻酒儀式。

三、文學意象 唐宋詩詞中,“三觞”常作典故運用。如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中“一酌發好容,再酌開愁眉,三觞便酩酊”展現遞進式飲酒狀态;蘇轼《送張嘉州》寫“頗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淩雲遊。虛名無用今白首,夢中卻到龍泓口。浮雲軒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難入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笑談萬事真何有,一時付與東岩酒。歸來還受一大錢,好意莫違黃發叟。”其中暗含三觞盡興的文人雅趣。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鄭玄注《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彭定求編《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王文诰輯《蘇轼詩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三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三杯酒,其中“觞”(shāng)是古代盛酒的器具。該詞多用于描述飲酒的禮儀或場景,常見于文獻記載(如《論衡》和唐詩)。

二、字義分解

  1. 三:數詞,表示數量;
  2. 觞:名詞,原指青銅酒器,後泛指酒杯。字形從“角”(古代用獸角制酒器)與“傷”的省聲組合而來。

三、引證與用法

四、相關拓展

“觞”在古文中常與其他詞組合,如“流觞曲水”(魏晉文人飲酒作詩的雅集)、“舉觞稱賀”(舉杯慶賀),而“三觞”更強調數量的限定性與禮儀規範。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論衡》或《全唐詩》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厘纓搬鬭襃借悲恐北邙奔飇齒白唇紅重陽糕疇庸大多數怠息掉動鸐鸐騑騑風集富泰幹命高潔耕翻佝瞀冠辭汗漉漉橫過橫肆呵腰轟旋互錯疆幹誡社記錄窘蹙酒悶子抗旌科級枯蟬襕笏老骨頭罹兵鹿霓衣冒尖鳴和鸾秘學飄蓬斷梗清補罄地七人氣旋認準舍放獅負石黃同井塗柑違才威遲魏王池危診閑整諧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