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批郤導窾 ”。
“批隙導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善于抓住關鍵或利用空隙,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最終順利達成目标。
源自《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原文為“批大隙,導大窾”,意為用刀劈開牛骨節間的空隙,順着空處下刀,比喻處理問題時從關鍵處入手。
強調解決問題時需洞察事物本質,從關鍵環節切入,而非盲目用力。這一思想與“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的哲學内涵一脈相承。
批隙導窾是出自《莊子》一書的詞語,有着特定的含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扌、隹、缶,筆畫總數為14劃。
其中,“扌”是“手”的意思,表示動作;“隹”是一個古代漢字部首,表示鳥;“缶”是一個古代漢字部首,表示陶瓷器皿。
批隙導窾這個詞的來源于莊子的《内篇·刻意》一章。原文是“托物無用,故能百神靜;不閑于凡,故能清高;至樂無息,智者無以此演其東鄰,此之謂谷神。” 翻譯過來就是“拿東西是毫無用處的,所以能夠讓心靈平靜;不與凡俗之物為伍,所以能保持純高的境界;極至的快樂不會停息,智者隻有谷神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中文有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書寫形式。批隙導窾這個詞的繁體字是「批隙導窾」。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批隙導窾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批」字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一橫,豎起一點;「隙」字由上至下,從左往右的一豎,之後同時畫兩個小彎;「導」字由上至下一長豎,其中加了個斜斜的折,下面的一豎再加個彎;「窾」字由上至下一長豎,中間加一“⺅”構成左右對稱。
以下是批隙導窾這個詞的例句:
1. 在修行的路上,我們需要批隙導窾,舍棄一切俗物。
2. 批隙導窾,是達到境界的重要方法。
組詞:批判、隙間、導航、窺探。
近義詞:擯棄、舍去、舍棄。
反義詞:糾纏、沉溺、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