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桃花粧 ”。
亦作“ 桃花妝 ”。古代女子盛妝之一。用胭脂淡抹兩頰。 唐 宇文士及 《妝台記》:“美人粧,面既敷粉,復以胭脂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粧,淡者為桃花粧。”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花子》:“ 後周 宮人貼五色雲母花子,作碎粧以侍宴,如供奉者貼勝花子,作桃花粧,插通草朵子,著短袖衫子。” 清 隨緣下士 《林蘭香》第二六回:“五位奶奶妝束各有風緻……大娘常作桃花妝,二娘常作曉霞妝,三娘常作暈紅妝。”
桃花妝是古代女子的一種妝容,以胭脂淡抹雙頰為特點,呈現自然紅潤的面色,常用于盛裝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點
桃花妝的典型畫法是先敷白粉打底,再将胭脂暈染于兩頰,形成淺淡的紅暈,如同桃花般嬌嫩。這種妝容根據胭脂濃淡分為不同類型:濃者為“酒暈妝”,淡者為“桃花妝”,若以薄朱色胭脂打底再罩白粉,則稱為“飛霞妝”。
曆史背景
唐代文獻《妝台記》記載了桃花妝的具體畫法,五代時期《中華古今注》也提到後周宮人采用此妝容搭配特定服飾。其名稱源于雙頰的粉紅色調,象征青春與活力,多用于年輕女子。
現代應用
如今“桃花妝”一詞也指代模仿古代效果的妝容,通過腮紅和粉底的暈染,突出自然清透的膚質與氣色,常見于古風造型或日常淡妝。
桃花妝兼具曆史底蘊與美學意義,從唐代盛行的古典妝容演變為現代美妝靈感來源,體現了妝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桃花妝,是一個描述女性化妝打扮的詞語。它用來形容女性化妝後嬌媚綽約的容顔,寓意着青春美好和魅力四溢。
桃花妝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拆分部首:木、蔔、女
- 筆畫:8畫
桃花妝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女性美的贊美。桃花被視為春天中最美麗的花朵之一,桃花妝則借鑒了桃花的嬌豔和柔美,形容女性妝容的狀況。
在繁體字中,桃花妝的寫法為「桃花妝」。
古時候,使用繁體字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字形有所不同。對于桃花妝而言,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可能存在以下幾種寫法:
- 桃花妝 - 桃花裝 - 陶華妝 - 讨花妝
以下是一些關于桃花妝的例句:
1. 她一身桃花妝,宛如仙子下凡。
2. 劇中女演員的桃花妝打扮引起了觀衆的注目。
3. 這款化妝品能夠幫助你打造出絕美的桃花妝效果。
與桃花妝相關的組詞有:化妝、妝容、妝點、妝扮等。
近義詞:花枝招展、妖娆豔麗、嬌豔欲滴。
反義詞:樸素素雅、清新自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