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衿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學士。 明 王世貞 《孫郎行·贈雲夢山人斯億》:“衿裾潦倒頗自厭,瓦礫往往從人憎。”
(2).像衿裾之于衣服一樣地扼其要,概其全。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始見 于鱗 選 明 詩,餘謂如此何以鼓吹 唐 音。及見 唐 詩,謂何以衿裾古《選》。及見古《選》,謂何以箕裘《風》《雅》。”
“衿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借指文人學士
因“青衿”是古代儒者的服飾,故以“衿裾”代指讀書人或學者。例如明代王世貞《孫郎行·贈雲夢山人斯億》中“衿裾潦倒頗自厭”一句,即以“衿裾”形容文人境遇。
比喻扼要概括
引申為像衣襟和衣裾對衣服的作用一樣,代指抓住核心或整體。王世貞《藝苑卮言》中提到“衿裾古《選》”,即用此意,強調對古代詩選的精要提煉。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衿裾,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衣領和衣擺。以下是衿裾的具體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衿裾的部首分别是衤和月,衿裾共有17個筆畫。
來源:衿裾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據研究推測,衿裾的字形與古代衣物的形狀有關,衿代表衣領,裾代表衣擺,合在一起形成了衿裾的字形。
繁體:繁體字形為「襟裾」,襟指的是緊貼胸前的衣襟。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衿裾時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但整體字形相似,如衾裼、衽襪。
例句:她整理好了衣裳的衿裾。
組詞:衿口、夾衿、衣裳裾邊。
近義詞:領口、衣襟。
反義詞:衣袖、衣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