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職;居官。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居省寺者,不能以勤恪莅官,而曰務從簡易。” 宋 王栐 《燕翼诒謀錄》卷三:“莅官之日少,閑居之日長。”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查交代》:“然而捧檄莅官,有……因交代未楚,流落舊治,襤褸饑寒,慘同乞丐。”
涖官:任官。《禮記·曲禮上》:“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孔穎達 疏:“涖,臨也;官,謂卿、大夫、士各有職掌。”《漢書·杜欽傳》:“不孝,則事君不忠,涖官不敬,戰陳無勇,朋友不信。” 清 方苞 《兩朝》:“臣伏念自我皇上禦極以來,凡所以敬天勤民涖官修政,以推廣先帝遺意。”
“莅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guā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到任官職或開始擔任官員的職務,強調官員正式履職的過程。
字義拆分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或正式語境,描述官員就職行為。例如:
近義詞與關聯詞
該詞在《禮記·曲禮上》《燕翼诒謀錄》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強調官員履職需遵循禮法。
“莅官”是古代對官員就職的正式表述,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可參考《福惠全書》等古籍。
《莅官》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一個人到達官府,出現在官方場合或者擔任官職。
《莅官》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2個筆畫。
《莅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國家選拔官員的方式是通過科舉制度,考取功名後被任命到官府供職。當一個人獲得職位後,他就需要去莅官,正式開始擔任官員職責。
在繁體字中,莅官的寫法為「蒞官」。
在古代漢字中,「莅官」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莅官」的寫法為「莅卞」。
1. 大明朝的皇帝即位後,要莅官五十天才能開始處理國家大事。
2. 小明通過科舉考試,成功莅官成為一名縣官。
莅事、莅臨、莅任、莅駕
拜見、就職、入職、見到
離職、辭去、停職、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