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旱的意思、伏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旱的解釋

伏天出現的旱情:戰勝伏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旱是發生在夏季三伏天期間(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幹旱現象,屬于季風區典型氣象災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時間範圍
伏旱因發生在“三伏天”而得名,具體時段為初伏至末伏(約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此時段氣溫達到全年最高,且濕度大、蒸發強烈,易形成持續性幹旱。

2. 氣候特點

3. 主要影響

4. 應對與意義
伏旱作為典型氣象災害,需通過節水灌溉、調整種植結構等措施緩解影響。其命名不僅反映時間特征,也體現了氣候與農業生産的緊密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旱》這個詞是指旱災連綿而長久的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是“亻”和“日”,共有9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字義表示久旱不雨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伏旱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沒有變化。 以下是伏旱的例句: 1. 近幾年,南方地區頻繁出現伏旱,給農田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 由于連綿的伏旱,可憐的牲畜饑渴交迫。 關于組詞,可以使用伏旱來構成如下詞語: 1. 伏旱期 - 旱災連綿的時間段。 2. 伏旱區 - 經常遭受長期旱災的地區。 近義詞包括:幹旱、旱災、旱魃。 反義詞包括:豐收、雨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