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液體四散而流。 三國 魏 锺會 《蒲萄賦》:“滋澤膏潤,入口散流。” 晉 謝安 《蘭亭詩》之一:“逈霄垂霧,凝泉散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山有湧泉北流,畜之以為陂,陂塘方二裡,陂水散流。”
(2).流散。 宋 蘇轼 《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序:“石本 唐 苑中物,散流民間, 劉 購得之。”
“散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技術場景中的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
《散流》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液體或氣體在流動過程中,分散或分開成多個部分。
《散流》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流(㇐)。根據《康熙字典》,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
《散流》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中,用來描述水流分散無序的狀态。隨後逐漸被廣泛使用。
《散流》的繁體字為「散流」。
古代漢字寫法對于《散流》的描述較為簡單,以``流散''的形式書寫。
1. 河水漸漸分散流向四面八方。
2. 花瓣在微風中散流,飄散出一陣陣芬芳的香氣。
1. 散布:表示分散、擴散。
2. 流動:表示液體或氣體流動的狀态。
3. 分流:指把流體分開、分散到不同的通道中。
1. 分散:表示分開、分散的意思。
2. 散開:表示打開,使之攤開或分離開。
1. 聚集:與散流相對,表示凝聚或聚集在一起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