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消極抗敵。《新唐書·郗士美傳》:“時諸鎮兵合十餘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 士美 兵鋭整,最先有功。” 元 周霆震 《古金城謠》:“一時貪暴聚庸才,玩寇偷安饕富貴。”《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帝以賊勢日甚,責 晟 等玩寇養患。”
“玩寇”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消極抗敵(主流解釋)
指在軍事或對抗中采取不積極、懈怠的态度,未能有效打擊敵人。這一含義在曆史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
以敵為樂(次要引申義)
現代部分詞典解釋為“以敵人的失敗為樂,進行嘲笑譏諷”,但此說法多見于網絡釋義,權威性較低。
不同來源對“玩寇”的解釋存在差異: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曆史研究中優先采用“消極抗敵”的釋義,引用時标注文獻來源。
《玩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玩弄起義的賊寇,即掌握起義賊寇的權力,利用他們達到自己的目的。
《玩寇》中的漢字“玩”包含部首“玉”,拼音為wán,共有三筆;“寇”包含部首“宀”,拼音為kòu,共有五筆。
《玩寇》最早出自于《晉書·梁世棟傳》,“玩寇”一詞描述了梁世棟利用山越起義的寇賊來獲得利益的故事。在繁體中,“玩寇”沿用了傳統的繁體字書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玩寇》的漢字寫法為「玩匚口」,其演變到現在的形式是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和标準化。
1. 他是一個玩寇的專家,總能利用起義賊寇為自己謀取利益。
2. 不要做玩寇的人,那會帶來惡果。
1. 遊戲玩家
2. 玩具
3. 玩耍
1. 利用
2. 操縱
3. 控制
1. 反抗
2. 反擊
3. 反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