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牒的意思、抱牒的詳細解釋
抱牒的解釋
猶抱牍。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幕議》:“[末]蓮花幕下寄閒身。[外]抱牒曾陪史院人。”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抱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o di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抱牒”意為“猶抱牍”,即指處理公文或文書事務。
- 牒:古代指公文、文書,如“文牒”“案牒”;
- 抱牍:指手持或攜帶文書,引申為處理公務。
二、引證與用法
-
文獻出處
清代蔣士铨《桂林霜·幕議》中有詩句:
“蓮花幕下寄閒身,抱牒曾陪史院人。”
此處“抱牒”指幕僚處理文書事務的狀态。
-
語境分析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幕僚處理公文的情景,強調文書工作的職責。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抱牍、執筆、掌案;
- 反義詞:無明确反義詞,但可對比“棄卷”“卸職”等表達。
四、總結
“抱牒”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書處理的含義。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清代文集或幕僚制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牒(bào dié)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主要指代互相拿着憑證或文件,表示信任或交接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為手和蔔,其中手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蔔表示蔔筮的意思。
抱牒的拼音是bào dié,它在字形上包含有8個筆畫。起初,抱牒是由手部畫出,然後再在手部添加蔔。由于手筆畫較多,抱牒的書寫較為複雜。
關于抱牒一詞的來源,目前并無确切的曆史資料。但是從字形上看,"手"象征着拿着憑證的動作,"蔔"則是象形的卦象,可能是表示了以手持卦象為證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抱牒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書寫風格上有所區别。
在古代,抱牒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字形本身的核心含義并沒有發生改變,仍然是指互相拿着憑證的意思。
以下是幾個關于抱牒的例句:
1. 他們之間交換了抱牒,表示彼此的信任。
2. 她把信件抱牒給了我,讓我幫她保管。
抱牒的相關組詞包括:抱證、抱信、抱憑等。這些詞語也表示互相拿着憑證、文件、信件的意思。
與抱牒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交接、傳遞、交還等。這些詞語也表示人們之間互相拿着或交換物品或文件的意思。
在反義詞方面,抱牒可與丢失、失去等詞語相對,表示相反的含義。
希望以上解釋對您有幫助,如需更多信息,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