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複痊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三國》:“有嬰疾病欲祈康愈者,塗香散華,至誠歸命,多蒙瘳差。”《宋史·禮志二五》:“太上皇帝雖未康愈,宮中亦行三年之制。”
“康愈”是由“康”與“愈”兩個語素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康”字本義指人體無疾病的狀态,引申為安樂、安甯;“愈”字則指病體恢複健康,二者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
從詞彙學角度分析,“康愈”包含三層含義:
該詞的語法功能具有雙重複合特征:作動詞時多用于“得到康愈”“逐漸康愈”等動補結構;作形容詞時常見于“康愈之體”“康愈狀态”等偏正短語。在語用層面,《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多用于正式文書或醫學文獻,現代口語中常被“痊愈”“康複”等同義詞替代。
“康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身體或病情恢複健康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疾病康複、痊愈的狀态,多用于形容人從疾病中恢複健康。例如《宋史》中記載:“太上皇帝雖未康愈”,即描述帝王病情未完全恢複的情景。
詞源與引證
現代用法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醫學讨論或文學描述,口語中更常用“康複”“痊愈”等同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大唐西域記》及《宋史》相關章節。
廒間瀕臨撥鋪布演钗朶澄漠大道大功帶行當物砥淬鳳葆分職革屣宮錦紅寡雠龜契規兆烘柹計參矜功恃寵就擒擊鮮卷逃練功靈域陵政蒌室馬鞅明駝使拿賊見贓内艱狃恩匹似騎青竹起坐全實散播三鼎甲上用珊網生産申制霜力鼠法肆類停難投檄團行突破性帏屏文耀莴苣無堤五紀閑口説閑話賢星肖物鸮音西窗翦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