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辭的意思、恕辭的詳細解釋
恕辭的解釋
開脫或原諒的言辭。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鴻緒》:“近讀其《明史稿》,於 永樂 篡6*逆及 姚廣孝 、 茹常 諸傳,每多恕辭。” 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一切回聲中,對于這自6*殺的主謀者-- 秦夫人 ,雖然也加以恕辭;但歸結卻無非是誅伐。”
詞語分解
- 恕的解釋 恕 ù 原諒,寬容:恕宥。恕諒。恕罪。寬恕。饒恕。恕我直言。 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恕道。忠恕。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軍”。 文體的一種:辭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筆畫數:; 部首:辛;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恕辭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恕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開脫或原諒的言辭,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定義:指在表達中用于減輕他人過錯或表達寬恕的言辭。例如,在評價他人行為時,采用較為寬容的表述方式。
- 詞源:由“恕”(寬恕、體諒)與“辭”(言辭)組合而成,體現以寬容态度表達的語言。
2.曆史用例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王鴻緒》中提到,王鴻緒在撰寫《明史稿》時,對明成祖朱棣篡位等敏感事件“每多恕辭”,即用委婉言辭淡化其行為。
- 魯迅在《論秦理齋夫人事》中批評當時輿論對自殺事件的态度,指出盡管有人對主謀者“加以恕辭”,但最終仍以譴責為主。
3.相關詞彙
- 恕道: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寬容之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恕罪/寬恕:與“恕辭”類似,均表達寬恕含義,但“恕辭”更側重于言辭層面。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曆史評述、文學批評中,帶有一定委婉性。
- 現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常見于對古典文獻或特定事件的解讀。
“恕辭”強調通過語言表達寬容态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圖。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嘯亭雜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恕辭:仁慈的辭别
恕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恕(心旁+罒)和辭(辛+口)。恕辭的拆分後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漢語,是一種古代人們用來表達仁慈地辭别或告别的詞語。
繁體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恕辭的寫法為「恕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恕辭的寫法有一些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恕辤」,還有一種是「恕辭」。
例句
1. 他向朋友們提出恕辭,因為他需要專注于自己的學業。
2. 我将以恕辭的态度拒絕這個職位,因為我覺得自己并不適合。
組詞
恕辭作為一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新的詞組,例如:
1. 謝恕辭(表示感謝并告别)
2. 辭行恕辭(表示正式的告别緻辭)
近義詞
與恕辭相近義的詞語有:
1. 辭别:表示離别、告别。
2. 遺辭:指臨終前留下的辭别或告别的話語。
反義詞
與恕辭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力辭:表示堅決地辭去職務、拒絕建議。
2. 強留:表示強迫某人留下、不允許其辭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