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昒漠的意思、昒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昒漠的解釋

亦作“曶漠”。冥昧貌。 唐 柳宗元 《天對》:“曶漠莫謀,形胡在胡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昒漠(hū m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及權威辭書進行考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幽暗不明貌

    指光線昏暗、模糊不清的狀态。《說文解字》釋“昒”為“尚冥也”,即天色将明未明之狀;“漠”有“空曠寂靜”之義,二者合成形容混沌未分的朦胧景象。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典籍用例:

    《漢書·揚雄傳》載“昒漠黮闇”,顔師古注:“昒漠,未分别之貌也。”

  2. 宇宙未形時的混沌狀态

    引申指天地形成前的原始虛空,常見于哲學文獻描述宇宙起源。

    來源:《淮南子·俶真訓》

    典籍用例:

    “未有形埒垠堮,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昭昒漠’。”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近乎消亡,僅存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哲學語境。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

自然現象:黎明前的微暗;

哲學概念:萬物未生的混沌本體。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4. 《漢書》顔師古注
  5. 《淮南子集釋》(劉文典撰)

網絡擴展解釋

“昒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基本解釋

拼音:hū mò
釋義:指“冥昧貌”,即昏暗模糊、難以辨識的狀态,帶有幽深或混沌的意象。在唐代柳宗元《天對》中曾使用該詞:“曶漠莫謀,形胡在胡亡”,描述的是宇宙形成前的朦胧狀态。

詞源與辨析

  1. 來源:

    • 出自古代文獻,如柳宗元的《天對》,多用于形容自然或宇宙的原始混沌。
    • 與“芴漠”(wù mò,出自《莊子·天下》)不同,後者意為“寂漠、寂靜”,側重環境的冷清。
  2. 常見誤讀:

    •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荒涼冷落”,可能是因“漠”字引發的聯想,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采納。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例如,描述黎明前的昏暗(“昒昕”)或抽象概念的混沌狀态時適用,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詞彙(如“芴漠”“黭漠”)的區别,可提供更多語境以便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髦便章表明波喳粲者巢聚赤腳漢寵利搥牛楚糟答臘黨人敦顔躲頭避懶耳不忍聞方近蜉結拂戾概赅感嘅挂心鈎瑰大覈實化膿回歸交迹解差驚愕失色客氣刻舟空戰潰滅流巵麥壟貌合情離濛瀎抹眉頭巾齧氈秾俊弄色樸勇平通丕圖囚系碛月榮勢賞對賞家山上有山沈悫詩虎使伶實物地租食筯特别天地通施土産脫落五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