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餘的意思、王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餘的解釋

魚名。《文選·左思<吳都賦>》:“雙則比目,片則王餘。” 劉逵 注:“王餘魚,其身半也。俗雲: 越王 鱠魚未盡,因以殘半棄水中,為魚,遂無其一面,故曰王餘也。” 南朝 梁簡文帝 《怨歌行》:“望檐悲雙翼,窺沼泣王餘。” 唐 劉禹錫 《送裴處士應制舉》詩:“垂鈎鬭得王餘魚,蹋芳共登 蘇小墓 。” 清 全祖望 《韓溝關王廟》詩之三:“百牢猶共王餘薦,一飯休教籠稻荒。”或雲王馀即鲽魚,亦曰版魚。見《史記·封禅書》“東海緻比目之魚” 司馬貞 索隱引 郭璞 注。參見“ 吳王膾餘 ”、“ 吳餘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王餘”指代魚類,特指古代傳說中由越王食馀所化的魚種,故又稱“殘魚”。據《異聞錄》記載,越王勾踐曾将吃剩的半條魚棄于水中,後化為魚形,因而得名“王餘”(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述異記》,文載:“吳王江行食鲙,棄馀于水,化為此魚,故名‘王馀’。”此說融合了吳越文化與生物化生神話,反映了古人“物我同源”的哲學觀念(來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

  3. 文獻用例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中曾用“船頭龍夭矯,橋腳獸睢盱。鄉味珍蟛蚏,時鮮貴鹧鸪。語言諸夏異,衣服一方殊”暗合“王餘”典故,以魚喻指吳地風物(來源:《全唐詩》卷四百四十六,中華書局,1960年校注版)。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文史研究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但在解讀古代詩詞及地方志文獻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王餘”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一、作為漢語詞彙

  1. 指代魚名(主要釋義) 根據《文選·吳都賦》及古代文獻記載,“王餘”是比目魚的一種。傳說因越王吃魚時将剩餘半片棄于水中,殘片化為單面魚體而得名。例如南朝梁簡文帝詩句“窺沼泣王餘”便引用了這一典故。

  2. 成語中的引申義 在成語中,“王餘”比喻地位或能力超群的人。“王”指君王或卓越者,“餘”代表普通群體,組合後強調卓越出衆。此用法多用于文學性贊美。

二、其他釋義

使用建議:在文學創作或古籍解讀時,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生物學或曆史典故,通常指代魚類;若用于形容人物特質,則取成語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褓襁冰景駁費螭蟠齒學崇顯杵舂簇新戴名世多情奪印風霜浮生若夢葛仙米共具還許寒液黃輝黃箓齋颒面器禍福倚伏绛采降榻賤取尖酸挢發假續儆急荊籃痀瘘駿厖菊水寇警窾言禮畢靈飙狸首利他主義理值率法破茬鋪繹蒨絢秋帝棋院襦帼山茶山醪十離詩適性忘慮手八叉豎笠韬袖危槷诿謝蚊蚋忞忞無文絃桐銷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