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警的意思、寇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警的解釋

敵軍入侵的警報。《後漢書·祭彤傳》:“自是 匈奴 衰弱,邊無寇警, 鮮卑 、 烏桓 并入朝貢。” 三國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則臣懼版築之士,不能投命虜庭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将來 緬甸 設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應則失統禦之體,應之則苦師旅之煩,恐鞭長莫及,反難善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寇警”指敵軍入侵的警報,常用于古代軍事或曆史文獻中,表示對外敵威脅的警戒狀态。例如《後漢書》記載“邊無寇警”,即邊疆沒有外敵入侵的警報。


二、字義分解

    • 本義:強盜、侵略者或敵人(如“敵寇”“海寇”)。
    • 引申義:敵人入侵(如“寇邊”)。
    • 本義:戒備、警惕(如“警戒”“警覺”)。
    • 引申義:危險信號(如“警報”“火警”)。
      組合後,“寇警”強調對敵人入侵的戒備與預警。

三、曆史用例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寇警”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形容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的警戒狀态,較少用于日常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詞典或《後漢書》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警

寇警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寇”和“警”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寇”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8;

“警”字的部首是讠,總筆畫數為19。

來源:

“寇”字原指入侵、掠奪的盜寇,後來引申為指壞人、敵人。

“警”字的本義是指醒悟、警醒,後來引申為前進的指示。

繁體:

“寇警”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文字對于寇警這個詞的寫法并無明确記錄,但可以猜測其字形可能會有些許差異。

例句:

1. 我們要密切關注社會上的寇警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財産安全。

2. 警察正在全力追捕那個寇警分子,以确保社會的安甯。

組詞:

寇賊、警覺、寇奪、警示等。

近義詞:

寇賊、賊人、匪徒。

反義詞:

守護、保護、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