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禍福倚伏的意思、禍福倚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禍福倚伏的解釋

謂禍與福常相因而至。語出《老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 司馬貞 索隱:“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禍福遞來,猶如伏立也。” 張守節 正義:“倚,依也。言禍福相因,吉兇不定。”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此非反人情之常也,蓋禍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見倚伏之機,故寧處憂而不肯處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禍福倚伏”是一個蘊含深刻辯證思想的成語,形象地揭示了禍患與福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哲學道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與出處 “禍福倚伏”意指災禍與福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禍中可能潛藏着福的契機,福中也可能隱含着禍的根源。該成語直接源自道家經典《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魏晉玄學家王弼對此注解道:“禍福同門,倚伏萬端,不可尋也。”,強調了禍福關系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2. 字詞解析

    • 禍:指災禍、不幸、損害。《漢語大詞典》釋為“災害;災難”。
    • 福:指福氣、幸運、好處。《漢語大詞典》釋為“幸福;福氣(與‘禍’相對)”。
    • 倚:意為依靠、依賴、依存。《古代漢語詞典》釋為“依靠;依憑”。
    • 伏:意為隱藏、潛伏、埋伏。《古代漢語詞典》釋為“藏匿;埋伏”。 因此,“倚伏”二字生動描繪了禍與福相互依存(倚)、相互潛藏(伏)的狀态。
  3. 哲學内涵 此成語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道家思想中深刻的辯證思維:

    • 對立統一:禍與福是相互對立的概念,但在特定條件下(“倚伏”)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 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時,會向其對立面轉化。福發展到頂點可能埋下禍根,禍發展到極緻可能孕育轉機。
    • 轉化無常:禍福的轉化是複雜且難以預測的(“倚伏萬端”),提醒人們看待得失要保持平常心。
  4. 應用與啟示 在語言運用中,“禍福倚伏”常用于:

    • 勸誡人得意時莫忘形(因福中伏禍)。
    • 安慰人失意時莫絕望(因禍中倚福)。
    • 闡釋世事無常、變化莫測的道理。
    • 表達一種豁達、辯證的人生态度。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禍福倚伏”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禍與福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可能互相轉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通過辯證觀點指出,災禍中可能潛藏福祉,而福氣背後也可能隱藏危機,二者并非絕對對立。

  2. 本義與哲學内涵

    • 字面解釋:字面意為“禍與福相互依偎、潛伏”。例如,困境可能激發轉機(禍中有福),而順境也可能埋藏隱患(福中有禍)。
    • 動态關系:強調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性,如《史記》索隱所述“禍福遞來,猶如伏立”,說明吉兇可能交替出現,需以辯證眼光看待。
  3. 引申義與用法

    • 中性語境:常用于提醒人們居安思危或身處逆境時保持希望,如宋人陳亮所言:“心有親疏,則禍福倚伏于無窮,雖聖智不得而防也”。
    • 成語結構:主謂式,多作賓語,如“需知禍福倚伏,不可得意忘形”。
  4. 近義與英文對照

    • 近義詞:禍福相生、福禍相依。
    • 英文翻譯:Joy and sorrow are next-door neighbours.(歡樂與悲傷是近鄰)。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提醒人們以動态、全面的視角看待順逆之境,與“塞翁失馬”等典故内涵相通。

别人正在浏覽...

碑貼逼汗草不儲價簿扇操惡鸱夷子皮踹渾水呆似木雞得句地上河抵賬風狂雨橫服霧感誘高遠和合四象橫理洪洪劍歌毽子解劍拜仇咭咕瘠苦即溜金鐎谲略骷髅撈采了的另辟蹊徑羅居耄孺門禁迷悖排戛盤歧破損格破體書情變晴光青州求艾熱中人日旰散生日三小子山商客紹世生面神廟詩逋識俊稅務松煙田産土談隗照版侮罵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