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戴名世的意思、戴名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戴名世的解釋

(1653-1713)清代文學家。字田有、褐夫,號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因所著《南山集》有反清言辭,被處死。此案牽連數百人,為清代有名的文字獄。其散文學明代唐宋派,較有特色,對後來的桐城派有一定影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戴名世(1653-1713)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田有,號南山,安徽桐城人。作為桐城派早期代表人物,其名在漢語詞典中具有三重釋義:

  1. 本義與字源考釋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戴”為姓氏,源自周代諸侯國名;“名世”取自《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意指聞名于世的傑出人物。該姓名組合體現儒家“立言不朽”的思想傳統。

  2. 曆史人物專指

    《中國曆史大辭典》定義其為康熙年間進士,以散文創作和史學考據著稱,代表作為《南山集》。因書中使用南明年號觸犯清廷忌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南山案”被處斬,成為清代著名文字獄案例。

  3. 文學史定位

    《中國文學史》将其列為桐城派先驅,評價其散文“雄渾峻潔,尤擅史傳文體”,主張“道、法、辭”三者統一,直接影響方苞、姚鼐等人文論體系的形成。北京大學出版社《清代文學批評史》指出其《答餘生書》提出的“古文義法”理論具有承前啟後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號褐夫、南山先生等,清初安徽桐城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因“南山集案”被處死。以下為詳細解釋:

  1. 生平與身份
    戴名世早年以時文聞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他潛心研究明史,廣泛搜集遺老口述史料,但因著作《南山集》中使用南明永曆年號,被左都禦史趙申喬彈劾“語多狂悖”,最終以“大逆”罪名被處死,此案牽連數百人,史稱“清代文字獄”。

  2. 文學成就與主張
    戴名世散文效法明代唐宋派,提出“精、氣、神”三要素,主張“率其自然”“修辭立其誠”,強調文章的個性與真實表達。其風格對桐城派散文發展有直接影響,被後人視為該派先驅之一。

  3. 《南山集》案始末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南山集》因記載南明抗清史實并沿用永曆年號,被清廷視為“反清言辭”。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腰斬于市,著作遭禁毀,成為清代文化高壓政策的典型案例。

  4. 曆史評價
    戴名世在史學上堅持實錄精神,文學上追求創新,但因觸犯清廷禁忌而悲劇收場。其墓現存于安徽桐城,碑文“戴南山墓”成為後世追思标志。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史料及文學研究,若需完整案件細節或散文理論分析,可參考《清史稿》及桐城派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煉金白衣仙人報價北極熊賓禮碧頭巾弛張道不相謀大氣保溫效應燈燭輝煌東西廠鬥怒對答如流惡運偾國奉詢負性高岸深谷畊氓貢部公絜公益金官樹孤蟾鼓姬果老過奢罕言寡語宏贊蹇曳寄迹近時跻攀積雪據此句卒困心橫慮冽清犂舌論斥毛竹弭禳努目批判撲扇千裡草牽牛蹊罄家取慮山雌守經達權沓出天野鐵兵童牛彤闱望頭文舟蝸名蠅利烏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