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臉盆。《宋史·張洎傳》:“ 李煜 既歸朝,貧甚, 洎 猶丐索之。 煜 以白金頮面器與 洎 , 洎 尚未滿意。”
“颒面器”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古代用于洗臉的器皿,即現代所稱的“洗臉盆”。該詞最早見于《宋史·張洎傳》的記載,描述了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宋朝後生活貧困,仍被臣子張洎索要財物,李煜将白金材質的颒面器贈予張洎,但對方仍不滿足。
詞源與結構分析
曆史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盥洗用具的稱謂,常用于貴族或文獻記載中。隨着語言演變,現代已較少使用,僅存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可參考《宋史》原文或宋代生活史研究資料。
《颒面器》是指一種古代器物,用于祭祀或宴飲儀式中盛裝食物或酒的容器。這種器物一般形狀較扁平,邊緣上有一圈具有裝飾性的花紋。
《颒面器》中,“颒”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頁”和“韋”,總計3筆。而“面”字則是由“面”部構成,也是3筆。
《颒面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飲食文化。在古代,人們在祭祀或宴飲儀式中使用各種器物,其中包括用來盛裝食物或酒的颒面器。
《颒面器》的繁體字為「頮面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颒面器》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意思依然相同。
1. 在古代的祭祀活動中,使用颒面器盛裝美食,以供祭祀者品嘗。
2. 他打開颒面器,裡面盛滿了美酒,遞給客人們享用。
颒面、器物、盛裝、祭祀、宴飲
盛器、酒器、供器
空器、空盛、無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