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率法的意思、率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率法的解釋

遵循法度。《左傳·昭公四年》:“政不率法,而制於心。” 楊伯峻 注:“言 子産 丘賦不循舊法,而由己心制訂。”《北史·高聰傳》:“ 聰 在 并州 數歲,多不率法。” 宋 王安石 《祭呂望之母郡太文》:“秉義率法,困而不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率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1. 遵循法度;守法

    • 釋義: “率”在此處意為“遵循、依照”,“法”指“法度、法律、規範”。“率法”即指行為遵循既定的法律、規範或準則。
    • 出處與書證:
      • 《尚書·周官》:“率法唯則。” 意指遵循法度唯以規則為準繩。
      • 《漢書·刑法志》:“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率法唯謹。” 形容官吏安于職守,百姓安居樂業,都謹慎地遵守法律。
      • 唐·柳宗元《駁複仇議》:“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于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黩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請下臣議附于令。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 (文中雖未直接出現“率法”,但“不越于禮”、“服孝死義”體現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對更高規範“禮義”的遵循,與“率法”精神相通,後世常引此讨論禮法關系)。
  2. 法度;準則

    • 釋義: “率”在此處可理解為“标準、表率”,“法”仍指“法度”。“率法”即指作為标準或楷模的法度、規範。
    • 出處與書證:
      • 《漢書·孔光傳》:“君前為禦史大夫,輔翼先帝,出入八年,卒無忠言嘉謀;今相朕,出入三年,憂國之風複無聞焉……朕之不德,夙夜庶幾,永惟所以治亂之原,思複古道,懼不能明。君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上無以匡朕之阙,下不能綏安百姓……将何以率法群下,示民軌儀?” 漢成帝在此責備丞相孔光未能盡到職責,質問其将如何作為法度(率法)來統率群臣,為百姓樹立行為的規範(軌儀)。

“率法”的核心含義在于“法度”二字,既可作動詞用,表示遵循法度、守法;也可作名詞用,指作為标準或楷模的法度、規範。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在論述治國理政、官吏操守、社會規範等語境中出現,強調對規則、法律的遵守或其所具有的典範作用。在現代漢語中,該詞的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率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ǜ fǎ,其核心含義是遵循法度,強調依照法律、規章行事。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遵循法度
    指遵守法律或制度規範,不違背規定,體現對法律權威的尊重。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昭公四年》提到“政不率法,而制於心”,楊伯峻注解為“不循舊法,而由己心制訂”。
    現代用法:多用于形容個人或組織遵紀守法的行為,如“秉義率法,困而不渝”(《北史·高聰傳》)。

二、曆史起源與用例

  1. 古代文獻中的體現

    • 《左傳》記載子産改革賦稅時“不率法”,即未完全遵循舊制。
    • 《北史》批評高聰在并州任職時“多不率法”,指其行為偏離法度。
    • 宋代王安石在祭文中用“率法”贊揚他人堅守法度的品格。
  2. 詞源解析
    “率”本義為“标準、準則”(如“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記》),引申為遵循;“法”即法度,二者結合強調以法律為行為規範。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案例或現代應用,可參考《左傳》《北史》等文獻,或查閱法律相關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埃特納火山安其所習半面之舊巴人倍加被筒彪軀撥谷茶坊沉迷不悟遲廻齒句齒龈春霭辍演憚事道次導氣電熨鬥阇黎飛景峰頂分屍該辨歌舫耕稼衡泌後變話信降喻湫隘積留科員款涷罹兵領牧蹓彎立約人陋族忙遽内侍貧産劈天蓋地青缸棄邪從正袪袪柔淑入閣獅子壺蜀鹽鼠疫銅界挖掘畏愛委化烏角巾屋裡的詳核奚而淅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