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委謝絕。《天雨花》第十七回:“況此事乃寒門俯就,并非貴府仰攀,賢姪不消虛詞諉謝。”《苦社會》第二三回:“三位既有宏願,還望濟以毅力,我等有可為力,決不敢互相諉謝,隻讓三位獨為其難的。”
“诿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ěi xiè,其核心含義是推卸責任并婉言謝絕。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學作品:
現代語境: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如“他诿謝了所有邀約,專心處理事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天雨花》《苦社會》等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诿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推托、推脫、為自己的責任找借口或找理由而不道歉或表示感謝。
诿謝的拆分部首是言,共有14個筆畫。
《诿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古代漢字的使用文獻之一。
繁體字中“诿”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由“讠”和“胃”組成。而“謝”字的繁體寫法為“謝”,除了在書寫形式上有所區别外,兩者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诿”字為例,其古代寫法為“䜝”,由左右的部首“讠”和上下所組成。“謝”字古代寫法為“褉”,由左右的部首“讠”和上下所組成。
他總是诿謝責任,從不願意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後果。
- 自诿:指一個人為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找借口,推卸責任。 - 诿過:指一個人推脫自己的過錯或錯誤,不肯承認。 - 诿責:指一個人為了逃避責任,把過失歸咎于他人。
- 推诿:表示推卸責任,找借口。 - 搪塞:表示敷衍,不真實回答或慢慢拖延。
- 感謝:表示對别人的好意、幫助心存感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