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休的意思、王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休的解釋

帝王的美德。《詩·大雅·江漢》:“ 虎 拜稽首,對揚王休。” 鄭玄 箋:“策令之時,稱揚王之美德。”《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九·北齊享廟樂辭》:“祖考其鑒,言萃王休。”《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 李義府 ﹞不能盡忠竭節,對敭王休。” 宋 強至 《上知郡都官狀》:“入對王休,備攄賢藴。”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特别是人君的盛德上感天庭,這是應該報揚王休的了。”

陰陽五行家用語。猶進退。謂進賢而退不肖。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九卿分職,以佐三公;三公總統,典和陰陽,皆當考治以效實為王休者也。” 彭铎 校正引 俞樾 雲:“此言自守相令長至三公,皆當考績以效實而進退之,賢則任用,不賢則罷斥。‘王休’二字借用五行王相休囚之説。”參見“ 王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休”一詞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重釋義:

一、帝王休沐制度 “王休”指古代帝王定期暫停政務、進行休息的行為,屬于禮制範疇。《周禮·天官》記載“王者五日一休沐”,該制度源于上古時期統治者遵循自然規律、調節政務節奏的治理理念。唐代孔穎達注疏《禮記》時強調“王休非懈怠,乃養德以安民”,說明這種制度具有政治倫理内涵。

二、帝王德政象征 在文學語境中,“王休”常引申為帝王的仁德與恩澤。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引《尚書》逸篇“天子布德,四海承王休”,此處“王休”特指君主推行的德政。明代《字彙·木部》将“休”釋作“美善”,與“王”組合構成對明君治世的贊頌之辭,這種用法常見于曆代頌聖文獻與碑銘。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等權威辭書,曆史用例采自《周禮》《禮記》《太平禦覽》等傳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王休”一詞的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帝王的美德(主流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君主或統治者的高尚品德與德行,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君王德政的稱頌。該釋義源自《詩經·大雅·江漢》中“虎拜稽首,對揚王休”,鄭玄注解為“稱揚王之美德”。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頌詞或祭祀場合,如《樂府詩集》中“祖考其鑒,言萃王休”,以及《舊唐書》中“對敭王休”等,均強調對君主德行的贊頌。

  3.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時仍會涉及。


二、陰陽五行術語(次要釋義)

  1. 特殊含義
    在陰陽五行學說中,“王休”被解釋為“進退”,即“進賢而退不肖”,與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相關。此釋義見于部分古籍注解,如《漢書》相關研究提及“王休二字借用五行王相休囚之説”。

  2. 使用限制
    該用法較為冷僻,主要出現在特定學術讨論中,日常使用罕見。


三、易混淆的誤用

需注意與“王侯突然消失”的誤讀區分。部分網絡釋義(如、2)将“休”解釋為“離開”,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傳。


總結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辨畫弊衣箪食簿記殘壞誠孝車蹤叱搭穿耳喘籲籲怵目驚心戳娘的打提溜鈍重墳陵附麗光裕詭伏過故人莊過刑含經紅白喜事寰内花腔腰鼓昏黯獲伽狓兼城椒馨季報節信靓衣集曲九宮十三調際涯機遇獧給卷迹曠日經久臘八豆罱泥蓮境苗嶺撚舌磬甸青襟子勸喻染缸房生台時勢造英雄室匣舒暢湯餅祧緒同蹄望人萎頓僞議文辭閑練小談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