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休的意思、王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休的解释

帝王的美德。《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 郑玄 笺:“策令之时,称扬王之美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祖考其鉴,言萃王休。”《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 李义府 ﹞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 宋 强至 《上知郡都官状》:“入对王休,备攄贤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特别是人君的盛德上感天庭,这是应该报扬王休的了。”

阴阳五行家用语。犹进退。谓进贤而退不肖。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九卿分职,以佐三公;三公总统,典和阴阳,皆当考治以效实为王休者也。” 彭铎 校正引 俞樾 云:“此言自守相令长至三公,皆当考绩以效实而进退之,贤则任用,不贤则罢斥。‘王休’二字借用五行王相休囚之説。”参见“ 王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休”一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重释义:

一、帝王休沐制度 “王休”指古代帝王定期暂停政务、进行休息的行为,属于礼制范畴。《周礼·天官》记载“王者五日一休沐”,该制度源于上古时期统治者遵循自然规律、调节政务节奏的治理理念。唐代孔颖达注疏《礼记》时强调“王休非懈怠,乃养德以安民”,说明这种制度具有政治伦理内涵。

二、帝王德政象征 在文学语境中,“王休”常引申为帝王的仁德与恩泽。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引《尚书》逸篇“天子布德,四海承王休”,此处“王休”特指君主推行的德政。明代《字汇·木部》将“休”释作“美善”,与“王”组合构成对明君治世的赞颂之辞,这种用法常见于历代颂圣文献与碑铭。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等权威辞书,历史用例采自《周礼》《礼记》《太平御览》等传世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王休”一词的释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帝王的美德(主流释义)

  1. 基本含义
    指君主或统治者的高尚品德与德行,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君王德政的称颂。该释义源自《诗经·大雅·江汉》中“虎拜稽首,对扬王休”,郑玄注解为“称扬王之美德”。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颂词或祭祀场合,如《乐府诗集》中“祖考其鉴,言萃王休”,以及《旧唐书》中“对敭王休”等,均强调对君主德行的赞颂。

  3.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时仍会涉及。


二、阴阳五行术语(次要释义)

  1. 特殊含义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王休”被解释为“进退”,即“进贤而退不肖”,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相关。此释义见于部分古籍注解,如《汉书》相关研究提及“王休二字借用五行王相休囚之説”。

  2. 使用限制
    该用法较为冷僻,主要出现在特定学术讨论中,日常使用罕见。


三、易混淆的误用

需注意与“王侯突然消失”的误读区分。部分网络释义(如、2)将“休”解释为“离开”,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误传。


总结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懊糟笔画查字法岑石查问初魄大皇挡车答施蹬梯敦好访垄防意如城非祸粉泽覆盆子告饶弓把过段过翼故券还情海蜃和事佬黄妳浑家楗柱甲图惊闹经训搢朴抉目胥门巨观鞫审揽涕兰舟两鼠鬭穴撩峭梨圈龙章戮人盟津墨宝磨核南牙配奏朋雠千条万端七搭八且暂仁士塞狗洞上联摄放神仙吏水米不黏牙随方就圆投寄土师王节瑕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