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信的意思、節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信的解釋

(1).符節。節為信物,故稱。《漢書·高後紀》:“﹝ 朱虛侯 章 ﹞欲奪節,謁者不肯, 章 乃從與載,因節信馳斬 長樂 衛尉 呂更始 。” 顔師古 注:“因謁者所持之節,用為信也。 章 與謁者同車,故為門者所信,得入 長樂宮 。”

(2).節操信義。 晉 幹寶 《晉紀總論》:“行身者,以放濁為通而狹節信;進仕者,以苟得為貴而鄙居正。” 明 吳寬 《鶴臞解》:“當 紹 ( 嵇紹 )時賤名檢而狹節信,君子小人無以别白於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信"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本義 "節"(節)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竹約也",本指竹節,引申為法度、節制,《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法度;分寸"義項(第9卷第203頁);"信"在《爾雅》中訓"誠也",指言語真實不欺,《漢語大詞典》注其"守信用,實踐諾言"釋義(第1卷第1413頁)。二字組合構成聯合式複合詞,強調道德規範的雙重維度。

二、典籍用例 該詞見于漢代典籍,《漢書·董仲舒傳》載"節信于内,然後能漸民以仁",顔師古注"節,制也;信,實也",指内在的節制與誠實。唐代李善注《文選》引《禮記》"節信以明之"句,強調通過禮制确立誠信準則。此類用法體現儒家倫理中"克己複禮"與"言忠信"的思想融合。

三、現代釋義 綜合古代訓诂,現代權威辭書将"節信"定義為:①品德上的節制與誠信;②古代特指符合禮制的信物。此釋義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312頁與《辭源》(修訂本)第1265頁中均有印證,體現詞義從具體禮制向抽象道德概念的演變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節信”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符節(作為信物)

古代指符節,即官方授予的憑證,用于傳遞命令或身份驗證。例如《漢書·高後紀》記載,朱虛侯劉章曾“因節信馳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這裡的“節信”即指符節作為通行憑證。

二、節操與信義

指人的節操和信義,強調品德上的堅守。如晉代幹寶《晉紀總論》提到“狹節信”,批評當時輕視節操信義的社會風氣;明代吳寬《鶴臞解》也以“節信”形容君子與小人的區别。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床八俊鼻凹糖碧桃滄渤鋋矛陳牍聰悟膽戰心搖恩賜發業粉色高電壓技術供床乖刁貫金谷類作物孤吟海池黑心話材胡粉洄漩蛟川憿絶截趾適履幾及警樓良蜩靈後裡士漏理亂體路徽履蹻眉彎名手帞頭泥金潛息齊備青燈黃卷裙屐诎志燃糠自照入宦省拜詩情水汞說一不二束手束足死腦瓜骨厮觑土居猬栗相晤憸士小門下笑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