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red] 疲乏,沒有精神
疲困;沒有精神。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他為了日光浴,皮膚被曬得很黑了,精神卻并不萎頓。” 巴金 《我的眼淚》:“我看見他很萎頓,便把他送回家。”
“萎頓”是一個形容詞,其拼音為wěi dùn,主要描述人或事物因疲困、缺乏活力而表現出的消沉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精神狀态
形容人因挫折、壓力或疾病導緻意志消沉、情緒低落。例如:提到“常用于遭遇困難後的心情低落”。
身體表現
可指生理上的疲乏無力,如魯迅在《憶韋素園君》中描述“皮膚曬黑但精神不萎頓”。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人或事物的衰敗狀态。例如:的造句“衣衫殘破,神情萎頓”。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來源。
萎頓(wěi dù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艹”和“屯”兩個部首組成,總計包含了13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艹”表示與植物有關,而“屯”則表示某種狀态或狀況。
萎頓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字形的演變過程比較複雜,最終演變為現代的形狀。在繁體字中,萎頓的寫法是“萎頓”。
在古代,萎頓的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萎頓的字形寫作“蔿頓”。這種寫法采用了更多的植物部首。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字的寫法逐漸簡化為現代的形式。
1. 夏天來臨之後,由于長時間的高溫,花草植物容易萎頓。
2. 這棵樹由于幹旱條件,枝葉全部萎頓了。
組詞:萎縮、萎蔫、枯萎
近義詞:衰弱、憔悴、虛弱
反義詞:茁壯、挺拔、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