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僞議的意思、僞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僞議的解釋

猶空論。《商君書·農戰》:“學者成俗, * 舍農,從事於談説,高言僞議,舍農遊食,而以言相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僞議(wěi y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虛假的、不真實的言論或議論。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虛假的議論

    指缺乏事實依據、刻意編造或帶有欺騙性質的言論。常用于批判故意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的行為。

    例:他散布僞議,企圖破壞雙方合作關系。

  2. 形式化的空談

    指表面看似在讨論議題,實則脫離實際、無實質内容的空泛言論,隱含對形式主義的批判。

    例:會議中的僞議充斥,未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二、詞源與構成分析

三、用法與語境

  1. 批判性用語

    多用于揭露蓄意欺騙或掩蓋真相的言論,如曆史文獻中指責“散布僞議以惑衆”。

  2. 學術與政治語境

    常見于對形式主義讨論的批評,例如指責某些決策過程“流于僞議,脫離民生需求”。

四、近義詞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卷,第108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59頁。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263頁。

(注:因“僞議”屬生僻詞,權威線上詞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以上解釋綜合傳統辭書釋義及文獻用例,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僞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僞議”由“僞”(虛假、不真實)和“議”(言論、讨論)組成,字面指虛假的言論或空泛的讨論。不同來源對其解釋略有側重: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商君書·農戰》:“學者成俗,則民舍農,從事于談說,高言僞議,舍農遊食,而以言相高也。”此處批判了空談誤國的現象,說明“僞議”常用于描述不切實際、缺乏實質内容的言論。

三、使用場景

  1. 批判性語境:如批評學術空談、政策浮誇等,例如:“某些會議流于形式,充斥僞議而無實際舉措。”
  2. 曆史分析:用于解讀古代文獻中反對虛浮風氣的思想,如法家對儒家“空談仁義”的抨擊。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部分現代用法中,“僞議”可能弱化“虛假”含義,僅指“無效讨論”(如會議中的冗長發言),但傳統用法更強調其欺騙性或危害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商君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奧思拜阙包羞本人澈夜摛詞敕見電謝惡名法衆風霜雨雪豐秀傅粉施朱孤老國音漢主黃浦翦平徼伺枷梢靜詞極摯坎路檻緤刻納客省孔嘉狂心量交隸屬樓鼓鸾栖胪腫滿盛夢熊弄潮烹蛇評裁屏隱千椿青豔鵲岩燃鼎散班三環路散軍聲傳失策視覺詩媒釋念勢窮力屈説嘴姝子遂大夫土隁王小二過年聞生沒死仙樂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