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甸的意思、磬甸的詳細解釋
磬甸的解釋
語出《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後用以指犯有死罪的貴族和顯宦。《隋書·高帝紀上》:“往者國衰甫爾,已創陰謀,積惡數旬, 昆吾 方稔。泣誅磬甸,宗廟以寧。此又公之功也。”
詞語分解
- 磬的解釋 磬 ì 古代打擊兵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衆。 缢殺:“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 古同“罄”,空,盡。
- 甸的解釋 甸 à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田野的出産物:“納貨貝于君,則曰納甸于有司”。 治理。 甸 á 古同“畋”,打獵。 甸 è 古同“乘”,古代劃分田、裡的名稱。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磬甸”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與貴族刑罰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詞源與出處
-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
- “磬”指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曲尺,此處引申為用繩索絞殺的刑罰;“甸人”是周代掌管郊野的官員,負責執行貴族死刑。
- 合稱“磬甸”即指對犯死罪的貴族行刑的過程。
2.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特指周代對公族(王室宗親)處以絞刑的司法程式,需由甸人執行。
- 引申義:後泛指犯有死罪的貴族或顯宦,成為“貴族死刑”的代稱。
3.曆史文獻用例
- 《隋書·高帝紀上》記載:“泣誅磬甸,宗廟以寧”,此處“磬甸”指處決危害國家的權貴以穩定政權。
4.現代用法
-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用于描述古代貴族階層的特殊刑罰制度。
總結來看,“磬甸”是結合刑罰方式(磬)與執行者(甸人)的專有名詞,反映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禮法制度中的例外情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磬甸的意思
磬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鞏固發展領土或邊境地區的意圖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磬甸的部首拆分為石(石頭)和田(田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詞源和繁體
關于磬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目前沒有确鑿的資料可以證明其确切的起源。磬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磬甸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太大變動。
例句
1. 我們必須磬甸自己的領土,保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2. 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磬甸邊境地區的措施,以确保鄰國的和平與友好。
組詞
磬甸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磬甸地區
2. 磬甸政策
3. 磬甸行動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鞏固、加強、鞏固穩定。
反義詞:削弱、放棄、崩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