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忠孝。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王利器 集解:“誠孝,即忠孝, 之推 避 隋 諱改。”
(2).出自内心的孝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夫誠孝盡事親之道,恭儉崇保邦之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箇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
誠孝是漢語複合詞,由“誠”與“孝”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強調發自内心的真摯孝道。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文化典籍,釋義如下:
真誠奉養父母
《禮記·祭義》載:“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禮樂不可斯須去身,緻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此處強調孝需以真誠情感為基礎。古代“誠孝”指子女以赤誠之心侍奉雙親,超越形式化的禮儀要求。
來源:中華書局《禮記譯注》
守喪盡禮的誠敬
《魏書·孝感傳》提及“誠孝至通神明”,指居喪期間以極緻誠心恪守喪禮,體現對逝者的追思與敬重。此義項側重喪葬文化中的道德實踐。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魏書》
現代詞典中,“誠孝”側重情感的真實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誠孝”融合儒家倫理:
二者結合形成“内誠外孝”的倫理範式,要求孝行與内心一緻。
來源: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孝經注疏》
(注:部分古籍原文鍊接因版權限制未提供,可參考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機構出版物。)
“誠孝”一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誠孝”由“誠”(真誠)和“孝”(孝敬)組成,指發自内心的孝敬行為,強調情感的真實性與行動的統一性。如《傳習錄》記載王守仁所言:“冬時思量父母寒,夏時思量父母熱,皆是誠孝心發出來的條件”。
查字典網将其定義為“中國傳統美德,包含忠誠與孝順的雙重維度”,現代多用于強調真心實意的孝道,而非表面禮節。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顔氏家訓》和《傳習錄》相關章節。
哀傷白骨精波厮倉廪持心垂手可得代官大人虎變敵力角氣鬥風斷缣零璧二學泛濆廢寝忘飧奮張幹電池高師國婚駭神寒啬宏圖大志黃曆鞬櫜膠乳椒子稭稈靜治卷懷浚導樂不可支涼冷劣兄麗句清辭唳嘹利貞落落穆穆露朽彌永墨海拏東拏西盤拏軀幹認仇作父乳酒善以為寶施濟時膳手斧儵煜松銘歲豐年稔所見所聞恬簡天室體探土瓜頽流舞館誣誇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