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謂帝京周圍千裡之内。後引申指天下。《穀梁傳·隱公元年》:“寰内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後漢書·孔融傳》:“又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裡寰内,不以封建諸侯。”《文選·左思<魏都賦>》:“殷殷寰内,繩繩八區,鋒鏑縱橫,化為戰場。” 張載 注引 尹更始 曰:“天子以千裡為寰。”《宋書·謝靈運傳》:“主寰内而緩虞,澄海外以漬滓。”
“寰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原始含義
指古代帝王京城周圍千裡以内的區域,屬于天子直接管轄的畿輔之地。例如《穀梁傳·隱公元年》提到“寰内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表明這一範圍内諸侯的活動需受中央約束。
引申含義
後擴展為泛指天下或整個國家,如《後漢書·孔融傳》中“千裡寰内,不以封建諸侯”,即以“寰内”代指全國疆域。
“寰内”一詞從地理概念發展為廣義的天下代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重編國語辭典》或《玉篇》。
寰内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整個世界或範圍内。它代表着廣袤的空間和包羅萬象的事物。寰内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某個範圍内的事物。
寰内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内(nèi)。宀部表示“房子”的意思,内部表示“裡面”的意思。
寰内的總共有15個筆畫,其中宀部有3個筆畫,内部有5個筆畫。
寰内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由“寰”和“内”兩個字組成。寰的意思是指地球或宇宙,内的意思是指裡面。寰内的意思就是指地球或宇宙中的事物或地區。
寰内的繁體字是「寰內」。
在古時候,寰内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可能是「宦内」,後來才演變成今天的「寰内」。
1. 這個公司的業務已經覆蓋了寰内許多地區。
2. 他在寰内各地旅行,領略了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寰内沒有特定的組詞。但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搭配,例如「寰内國家」、「寰内交流」。
近義詞:世界、範圍、境内
反義詞:寰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