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釜的意思、瓦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釜的解釋

(1).陶制的炊器。《墨子·號令》:“葆宮之牆必三重,牆之垣,守者皆累瓦釜牆上。” 岑仲勉 注:“今世鄉間防偷盜爬越牆上,常嵌瓦礫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牆上’也。”《後漢書·禮儀志下》:“瓦竈二,瓦釜二。” 宋 戴複古 《譚俊明雪中見訪從而乞米》詩:“地爐燒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簡單的樂器。後以指粗俗的音樂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進瓷器狀》:“且無瓦釜之鳴,是稱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遊記》:“﹝唱者﹞競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陳,妍媸自别……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題記》:“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劉半農 《瓦釜集·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參見“ 瓦釜雷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瓦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器物層面
    古代作為炊具使用,如《墨子·號令》記載“累瓦釜牆上”,用于防禦;《後漢書》提及祭祀時用“瓦釜”()。

  2. 象征意義
    與“黃鐘”(青銅樂器)相對,象征低劣或庸俗。如《楚辭·蔔居》中“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諷刺無德者居高位()。

  3. 文學化表達
    明代袁宏道《虎丘遊記》以“瓦釜”形容粗俗歌聲,反襯高雅藝術()。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楚辭》《墨子》及唐代柳宗元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釜的意思

《瓦釜》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憂愁或者擔心的心情。它常常用來比喻人們因為擔心或憂慮而心力交瘁、困擾不安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瓦釜》由瓦和釜兩個字組成。其中,瓦的部首是瓦字底部的瓦,釜的部首是金字旁的金。瓦有五筆,而釜有八筆。

來源

《瓦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典故。相傳,古時候的一位官員被貶到了一個偏遠地方,他非常擔心家中的親人們會受到欺淩或困境,于是他經常憂心忡忡地守在家門口,以防止任何不測的發生。他的憂慮和焦慮之情如同一口瓦釜被懸挂在他的心上,無法釋放。

繁體

在繁體字中,《瓦釜》寫作「瓦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瓦釜》寫作「瓦鬲」,其中「瓦」的字形更接近實物,「鬲」的字形與現代的「釜」類似。

例句

1. 他因為工作的壓力太大,整天像是背着個瓦釜一樣,幾乎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2. 她擔心孩子的将來,心中猶如瓦釜翻滾,難以安甯。

3. 他的經濟困境讓他的心情像是沉了個瓦釜,無法舒展。

組詞

瓦塔、瓦礫、釜底遊魚、釜中遊魚

近義詞

牽挂、憂慮、焦慮、擔心

反義詞

心情舒暢、放松、無憂無慮、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