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拊鞷的意思、拊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拊鞷的解釋

亦作“ 拊膈 ”。古樂器名。即拊搏。《荀子·樂論》:“竽笙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萬物。”《荀子·禮論》:“縣一鐘,尚拊膈。” 梁啟雄 釋:“《大戴記》作‘拊博’。”《史記·禮書》:“《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縣一鐘,尚拊膈,朱弦而通越,一也。”參見“ 拊搏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拊鞷”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目前未在通用古籍文獻和權威辭書中檢索到直接解釋。根據單字拆分推測:

  1. 拊(fǔ)
    本義為輕拍、撫摩,如《禮記·喪大記》中“拊屍”指輕撫死者遺體。引申為安撫(如“拊循”)、擊打(如“拊掌”)等動作。

  2. 鞷(gé)
    從“革”部,可能與皮革制品相關。《說文解字》未收錄此字,但類似字形“鞷”在《集韻》中注為“鼓聲”,或與鼓類樂器有關。

組合推測:
可能指代某種古代擊打皮革樂器的動作(如拍鼓),或是特定儀式中的撫摩皮革器皿的行為。建議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進一步考證,或查閱《漢語大字典》《故訓彙纂》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拊鞷是一個漢字詞語,現代漢語中意為“輕輕拍打馬的鞍辔以示安慰”。拊鞷的拆分部首是手部,也即“扌”,左邊是部首扌,右邊是早期漢字中的“蓋”。拊鞷的筆畫數為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車時代,當時人們在駕車時會輕輕拍打馬的鞍辔以示對馬的關懷。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動作成為一種習慣,最終演變成了一個詞語。 關于拊鞷的繁體字寫法是「拊鞵」。 在古代,拊鞷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和金石碑帖的考證,有一種古代寫法是「拊閘」。 以下是拊鞷的例句: 1. 他悄悄地拊鞷着馬,讓它堅定地前進。 2. 當每次馬匹累了的時候,車夫都會拊鞷着它們,示以安慰和鼓勵。 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鞍辔、拍打、馬匹等。 與拊鞷近義詞可能包括:拍馬耳光、拍馬屁。 與拊鞷相反的詞可能包括:重擊、責罵。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