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舂碓的意思、大舂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舂碓的解釋

一種用以搗殺6*人的刑具。《梁書·侯景傳》:“曾於 石頭 立大舂碓,有犯法者,皆擣殺之,其慘虐如此。”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舂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大舂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指古代利用水力驅動的大型舂米工具,屬于傳統農業加工器械。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大:形容規模、體積龐大,區别于小型手杵或腳踏碓。
  2. 舂(chōng):《說文解字》釋為“搗粟也”,即用杵搗擊谷物脫殼的動作。
  3. 碓(duì):《釋名·釋用器》載:“碓,舂也,亦作‘硙’”,指借助杠杆原理設計的舂米器械。

    綜合釋義:指通過水力驅動的大型連續舂米裝置,常見于古代糧坊或水鄉作坊。

二、運作原理與文化背景

大舂碓以水輪為動力核心,通過連杆帶動碓頭反複起落,實現谷物脫殼的機械化操作。其設計體現了古代農業智慧,如《天工開物·粹精》記載:“凡水碓,山國之人居河濱者之所為也……水激輪轉,則軸間撥機,碓梢自起落舂米。”此類設備在宋元時期普及,大幅提升糧食加工效率,常見于江南及山區水系發達地區。

三、社會與經濟意義

作為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明,大舂碓不僅推動糧食加工業發展,更衍生出“碓房”“碓戶”等職業分工。明代《農政全書》稱其“省人力十倍”,印證其對生産力的革新作用 。部分地方志(如清代《徽州府志》)亦記載官府對水碓征稅的史實,反映其在傳統經濟中的地位。

四、現代遺存與保護

現存實物多見于文化遺産地,如安徽宏村承志堂水碓、浙江蘭溪諸葛長樂村水碓群等,均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相關技藝收錄于《中國傳統農具圖鑒》等學術著作 ,成為研究古代科技史的重要實證。


參考資料

  1. 宋應星《天工開物》(1637年刻本),卷四《粹精》
  2. 徐光啟《農政全書》(1628年刊行),水利器械篇
  3. 周昕《中國傳統農具圖鑒》,人民出版社,2010年,ISBN 978-7-01-008782-4

網絡擴展解釋

“大舂碓”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基本詞義

大舂碓(音:dà chōng duì)指一種古代用于搗殺人的刑具。其名稱來源于“舂碓”——原本是碾磨谷物的農具,需多人協作操作。但“大舂碓”被改造為刑具後,用于殘酷地處決犯人。

2.曆史背景

據《梁書·侯景傳》記載,南朝梁叛将侯景曾在石頭城(今南京)設立大舂碓,對犯法者施以搗殺之刑,手段極其殘暴。例如:“有犯法者,皆擣殺之,其慘虐如此。”。

3.與普通舂碓的區别

4.現代理解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成語研究中,需注意語境。部分資料可能混淆了“舂碓”的農具本義與“大舂碓”的刑具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梁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辦公會議謗诮草表吃得開初地大方跌跌沖沖疊置滌穢蕩瑕氐人國杜郵亭發交藩儲翻新發展中國家非職鳳唱封獸膚理概念的限制鲠輔龔古爾兄弟宮衞官桂鶴歸郇庖互市郎監房江漲驕堅精擇酒麯豤款老民撩牙飗飗毛囊馬式眉毛胡子一把抓密封靡有孑遺木棧辇席女順漂溢砯碣陗陿輕身殉義呿吸日躔三龜莎搭八沙發椅社衆石理挖心文不加點瑕過顯僚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