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戥子。稱小量東西的衡器。 宋 李廌 《師友談記》:“子之文銖兩不差,非秤上秤來,乃等子上等來也。”《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6*春情》:“﹝ 吳山 ﹞踱到門前,向一個店家借過等子,将身邊買絲銀子秤了二兩,放在袖中。”
(2).為确定某種物品的高下等級,按等級次第,選擇該物品若幹件,以為衡量的标準。這種作為衡量标準的物品稱“等子”。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五:“ 宣和殿 有玉等子,以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則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見,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3). 宋 制,擔任禦前儀衛的軍職人員中有等子。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故事》:“軍頭引見司等子,舊是諸州解發強勇之人,經由遞傳至京師,今則隻取殿前舊司捧日等指揮人兵揀為之……等子之上,謂之忠佐軍頭,皆由百司人兵親兵及隨龍人,年勞陞為之,或幕士帶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車駕詣景靈宮孟飨》:“更有内等子,即禦前忠佐軍頭引見司人員等,各頂帽,鬢髮蓬鬆,著紅纈衫,兩手握拳,顧望導行。”《宣和遺事》前集:“﹝ 徽宗 ﹞去内門直上賜酒,兩壁有八廂,有二十四個内前等子守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等子漢語 快速查詢。
“等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用途來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釋:
指一種用于稱量小重量物品的精密衡器,類似小型杆秤或天平,常用于古代金銀、藥材等貴重物品的稱量。
例證:宋人李廌在《師友談記》中提到“非秤上秤來,乃等子上等來也”,說明其精确性。
指為确定物品等級而制作的參照樣本。例如,宋代宮廷用“玉等子”“金等子”作為玉器、金器的分級标準,通過對比确定品質高低。
宋代禦前儀衛中設有“等子”一職,屬于軍頭引見司下屬的武官,負責宮廷儀仗和護衛。其選拔多來自地方強勇之士或親兵,後逐漸形成固定職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儀衛志》或《遊宦紀聞》等古籍。
《等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等待的孩子,或者指一個人正在等待出現的兒子或後代。
《等子》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zhú,竹字頭部),右邊是“⼦”(zǐ,子字),總共有6個筆畫。
《等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家族觀念,家族尊重傳宗接代的重要性,因此等待子嗣的願望常常是家庭的共同期盼。
《等子》的繁體寫法是「等子」。
在古代,對于漢字的寫法往往會有一些差異。《等子》這個詞在古時候可以寫作「等若」或者「等子兒」,但它的含義和現代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
1. 這個家庭一直在等子嗣的到來,他們希望能延續家族的血脈。
2. 年邁的夫婦默默等待着自己的兒女回家過年,他們希望能在兒孫團聚的時刻感到幸福。
等候、等待、等來、等候着
等待、期待、守候、盼望
抛棄、放棄、失望、離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