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蹙的意思、驅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蹙的解釋

驅趕促迫。《後漢書·董卓傳》:“於是盡徙 洛陽 人數百萬口於 長安 ,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屍盈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驅蹙”是一個由“驅”和“蹙”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個字的釋義理解。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驅”指驅趕、驅逐;“蹙”有緊迫、壓迫之意。組合後,“驅蹙”表示驅趕并催促,多用于描述以武力或強制手段逼迫他人行動的情景。

  2.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董卓傳》:“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屍盈路。”此句描寫董卓軍隊強行驅趕洛陽百姓遷往長安,造成混亂與死亡的場景,體現了“驅蹙”的強制性及緊迫性。

  3.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描述戰争、遷徙等強制行動(如上述《後漢書》用例)。
    • 現代語境: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強迫性催促”的語義。
  4. 近義詞
    “驅趕”“催促”“逼迫”等詞均與“驅蹙”有部分語義重疊,但“驅蹙”更突出強制性與緊迫性結合的特點。

  5. 注意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接近普通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具備比喻義(如“消除困擾”的抽象含義較少見,需謹慎使用)。

“驅蹙”的核心意義是通過強制手段驅趕并施加壓力,主要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驅蹙

驅蹙(qū cù)這個詞是指驅逐、迫使離去。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馬”字頭的部首,“馬”是本字的聲旁,表示與馬相關的事物;右邊是“足”字旁的部首,表示與腳步行走相關的事物。驅蹙總共包括10個筆畫。

《驅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一首詩。繁體字“驅蹙”與簡體字寫法相同,沒有差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驅蹙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描述,當時的寫法為:辶馬足(走),舊在下部。而現代簡化後的寫法則為:辶馬足(走),總筆畫數為10。

以下是一些例句,來幫助理解“驅蹙”的用法:

1. 驅蹙敵軍,保衛家園。

2. 戰争後,人們被驅蹙離開家園。

一些相關的組詞:

1. 驅逐:指迫使某人離開或驅逐出去。

2. 驅使:指迫使、強行使某人做某事。

3. 驅趕: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趕走某人或某動物。

4. 驅散:指把原來集結在一起的人或物分散開。

一些近義詞:

1. 驅逐

2. 驅離

3. 驅除

4. 排遣

一些反義詞:

1. 吸引

2. 招攬

3. 接納

4. 歡迎

以上是對“驅蹙”這個詞的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