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寄的意思、戎寄的詳細解釋
戎寄的解釋
委以軍務。《魏書·邢巒傳》:“臣以不才,屬當戎寄,内省文吏,不以軍謀自許;指臨 漢中 ,惟規保疆守界。” 唐 李益 《送韓将軍還邊》詩:“聖心戎寄重,未許讓恩私。” 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記》詩:“夕不家宿辭帝城,式董戎寄揮長纓。”
詞語分解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戎寄”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主要由“戎”和“寄”兩個部分組成,常用于描述軍事領域的委托或重任。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戎寄”的詞義解析:
- “戎”:指軍事、戰争或兵器,源自甲骨文,本義為“兵事”或“武備”,在古漢語中常與軍事活動相關。
- “寄”:意為寄托、委托或付托,引申為責任或任務的承擔。
- 整體含義:“戎寄”指軍事上的委托或重任,特指被賦予軍事職務、指揮權或國防職責。在古代文獻中,它常用于形容将領、官員受命承擔軍事任務,強調一種信任和責任的結合。例如,在曆史語境中,“戎寄”可指代鎮守邊疆、統帥軍隊的職責,體現了對個人能力和忠誠的寄托。
用法與例句:
- 在古典文學中,“戎寄”多見于史書和詩詞,如《三國志》中描述将領“受戎寄之重”,意指承擔軍事重任。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中也出現過類似表達,強調軍事委托的嚴肅性。
- 現代漢語中,“戎寄”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軍事或曆史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常被學者引用以分析軍事制度。
詞源與發展:
- “戎寄”的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隨着軍事制度演變而固定化。在漢代以後,它成為官方文書中常見術語,反映了古代中國對軍事職責的重視。詞彙的語義穩定,未經曆重大變遷,主要保留在曆史和文化語境中。
權威參考來源:
本解釋綜合引用了《漢語大詞典》的權威定義,該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被視為漢語詞彙研究的标準參考。詳細内容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戎寄”詞條。同時,漢典(zdic.net)作為專業線上漢語詞典,提供了補充釋義和例句,可參考:漢典“戎寄”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戎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戎寄”指委以軍務,即授予軍事職責或托付軍事任務。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将領或官員的軍事任命。
二、字義分解
- 戎:
- 本義為兵器總稱,引申為軍隊、軍事(如“投筆從戎”)。
- 在“戎寄”中特指與軍事相關的職責。
- 寄:
- 意為托付、依附(如“寄托”“寄居”)。
- 此處強調對軍事責任的委托。
三、文獻例證
- 《魏書·邢巒傳》提到“屬當戎寄”,指邢巒被委任軍事要務。
- 唐代李益詩句“聖心戎寄重”,體現帝王對軍事托付的重視。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史書、詩詞等正式文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
五、總結
“戎寄”是古代軍事語境中的專有表達,需結合“軍事委托”的核心含義及具體文獻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全唐詩》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狠包韫崩駭表決逼僦窗紙達本倒大颠狽疊障反裘負刍鳳歎虎視福用高崔隔日官亭鬼界詭事掴裂豪魁鴻舉糊糊塗塗恢奇見面鞋腳殲殒嗟苦踖蹐鲸寇京沈鐵路九津迹兆讄禱離珠賣官鬻獄免解舉人模次莫大奶房囊漉潛服窮骨頭齊正壤樹散徙傷诋聖軌屍布釋肩四部死沒宿雛隨葬挖補晚豔萬玉文師穩貼握炭流湯無籍之徒細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