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詩十九首的意思、古詩十九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詩十九首的解釋

組詩名。一般認為是漢末無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蕭統編《文選》時合為一組。詩中多表達下層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時行樂思想,也有寫行旅之苦和婚姻問題的作品,基調感傷低沉。它的出現标志着五言詩的成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詩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蕭統在編錄《文選》時,從漢代無名氏創作的衆多五言古詩中選出的十九首合集。作為漢代文人五言詩的代表,它标志着該體裁的成熟,并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背景

  1. 作者與時代:由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期)中下層文人創作,具體作者不詳,主題多反映社會動蕩下的士人境遇。
  2. 編錄來源:南朝蕭統将其編入《文選》,因風格相近且作者佚名,統稱為“古詩十九首”。

二、核心主題

  1. 遊子思婦的離愁:如《行行重行行》寫漂泊之苦,《涉江采芙蓉》以“采芳草贈遠人”喻相思,展現“同心而離居”的哀傷。
  2. 人生無常與及時行樂:《生年不滿百》中“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體現對生命短暫的感慨,隱含對現實的無奈。
  3. 仕途失意與懷才不遇:《西北有高樓》借“弦歌聲”抒發知音難覓之歎,映射士人政治理想的幻滅。

三、藝術特色

  1. 語言風格:樸素自然、含蓄深遠,善用比興(如《迢迢牽牛星》以星喻人),達到“天衣無縫,一字千金”之境(鐘嵘《詩品》)。
  2. 情感表達:融合道家哲思與儒家情懷,既有“及時行樂”的豁達,又有對倫理情感的堅守,形成“哀而不傷”的基調。

四、代表篇目

十九首均以首句為題,包括《青青河畔草》《驅車上東門》《明月何皎皎》等,主題涵蓋愛情、生死、仕途,完整展現了漢末文人的精神世界。

五、曆史地位

作為樂府詩向文人詩過渡的裡程碑,其“言近旨遠”的手法深刻影響了後世詩歌創作,如建安文學與陶淵明田園詩均受其滋養。

如需具體詩篇的全文或賞析,可參考《文選》或權威注本(如《古詩十九首集釋》)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考古詩十九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古詩十九首》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所作的一部詩集,包含了十九首古詩,因而得名。每一首古詩都有其獨特的主題和意境,展現了杜牧的才華與對古代文學的傾慕。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古: 一部首,五畫 - 詩: 讠部首,八畫 - 十: 十部首,二畫 - 九: 乙部首,九畫 所以整個詞可以拆分為:"古"(一部首,五畫)+ "詩"(讠部首,八畫)+ "十"(十部首,二畫)+ "九"(乙部首,九畫)。 來源及繁體: 《古詩十九首》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在他的文集《雜纂》中所輯錄的詩歌作品。這部詩集是杜牧對唐代以及古代文學的一種緻敬,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古人辛勤創作的敬佩之情。 在繁體字中,《古詩十九首》可以寫作《古詩十九首》,字形保持不變,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漢字的筆畫結構更加繁複而有韻律感,整體呈現出古典之美。《古詩十九首》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字形保持相似。 例句: 《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詩《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開篇雲:“銀網映孤光,金錯拂雙樹。”這裡使用了富有意象的形容詞和修辭表達,以描繪秋夜的凄涼之感,使讀者産生共鳴。 組詞: - 古代 - 詩人 - 十全十美 - 九州瓊樓 - 詩集 - 十分 - 九天 近義詞: - 古文選 - 詩經集注 - 古風詩 反義詞: - 現代詩 - 現代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