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鑒的意思、冰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鑒的解釋

(1) [utensils containing ice]∶古代盛冰的器具

(2) [judgement]∶指明鏡,比喻鑒别事物的眼力

(3) [the moon]∶指月亮

詳細解釋

(1).古代器物名,置冰于其中,以冷藏食物。《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 鄭玄 注:“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禦溫氣。” 宋 蘇轼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後閣》之三:“水殿開冰鑑,瓊漿凍玉壺。”《宋史·禮志三》:“常祭,地祇、配位各用冰鑑一。今親祀,盛暑,請增正配及從祀位冰鑑四十一。”

(2).鏡子。 唐 席豫 《奉和敕賜公主鏡》詩:“色與皇明散,光隨聖澤來;妍蚩冰鑑裡,從此媿非才。” 宋 司馬光 《參政正肅吳公挽詩》:“驊騮寧受縶,冰鑑不栖塵。”

(3).指月亮。 唐 元稹 《月》詩:“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

(4).比喻明察。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公謝開府辟召表》:“臣謬贊國機,職宜冰鑒。” 宋 秦觀 《代賀運使啟》:“持綱憲府,風聲豈畏於悍彊;贊治天官,冰鑑無私于微眇。” 明 唐順之 《謝歐陽石江巡撫》:“其或馳驅于世,則庶以罄葵藿之心;縱使委棄于時,則永以堅溝壑之素。期少礪頑鈍之器,庶不貽冰鑑之差而已。”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至公堂》:“﹝ 高宗 ﹞又禦題七律四首,結句雲:‘寄語 至公堂 裡客,莫将冰鑑負初心。’”

(5).引申為借鑒。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上:“作者用一緻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關雎》,興也; 康王 晏朝,而即為冰鑑。”

(6).相面。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 宋兄 ,小弟近日頗集冰鑑之術。看你氣格清标,體貌閒麗。将來必然遠到,隻是目下尚未偶哩。” 明 汪廷讷 《種玉記·奇術》:“非我6*操冰鑑,誰知骨相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冰鑒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冰鑒”是漢語中兼具本義與引申義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為“古代盛冰的容器”,形制多為青銅鑄造,用于夏季冷藏食物或降溫。據《周禮·天官》記載,周代已設“淩人”官職專司冰鑒管理,印證其作為禮器與實用器具的雙重功能。

該詞引申義源于冰塊的通透特性。《辭源》釋義為“比喻明察事理的能力”,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中“心如冰鑒,照物無遺”的用法,形容洞察秋毫的判斷力。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比喻義項,《現代漢語詞典》将其納入“書面語”範疇,多用于形容司法審查、學術研究等領域的嚴謹态度。

語言學角度而言,“冰鑒”屬偏正結構複合詞,“冰”作修飾限定成分,“鑒”為核心語素。其中“鑒”的本義為青銅鏡(《說文解字·金部》),後衍生出“審察”動詞義,這一語義演變使“冰鑒”從具體器物發展為抽象概念,體現漢語詞彙的意象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冰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器物功能及文學隱喻來理解:

一、本義:古代盛冰的容器

冰鑒最早指古代用于冷藏食物的器具,兼具“冰箱”與“空調”功能。其結構為雙層設計,外層方形,内層圓形,夾層可放置冰塊或炭火,用于制冷或加熱。頂蓋有镂空花紋,可散發冷氣調節室溫。據《周禮》記載,此類器物在周朝已用于祭祀和宴飲,是貴族階級夏季重要的生活器具。

二、引申含義

  1. 明鏡的隱喻
    因冰面光潔如鏡,引申為“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如唐代詩句“妍蚩冰鑑裡”即以冰鑒比喻清晰辨别人與事的能力。

  2. 月亮的代稱
    古詩中常以冰鑒指代明月,如元稹《月》詩“绛河冰鑑朗”,形容月光如冰鏡般清冷皎潔。

  3. 識人術的象征
    曾國藩所著《冰鑒》一書,借“冰鑒”比喻通過細緻觀察判斷人品性,提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等相術口訣。此用法雖為文化引申,但已成為該詞的重要文化标籤。

三、示例用法

提示:若需了解曾國藩《冰鑒》全文,可參考中的譯文及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暴察備史弁組璧流離炳煌慚吝草帖鈔犯穪述蟲凋吹揚春味大老粗倒亂都檢點兒女姻親反光繙譯風埃夾肢窩鈎玄挂秦金咕唧蒿草後蹑環顧嘩世取寵髻寶金步搖靜潔急人之難羁鎖居易劉表蛖蝼末力摸娑目亂睛迷難名奴虜骈立仆僵陗絕切入三行山翁身丁錢深房食利石碌水祅樹稚厮賴素瓷讨蒐淘戰刓脫卧牀握奇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