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削的意思、繩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削的解釋

指木工彈墨、斧削。引申指糾正,修改。 唐 韓愈 《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縱,無所統紀,然而不煩於繩削而自合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八·藝林伐山》:“有伐山者,有伐材者。伐材者已成之柱,略加繩削而已;伐山則蒐山開荒,自我取之。” 清 談遷 《與霍魯齋書》:“幸逢鴻匠,大加繩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削(shéng xu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代文獻用例綜合理解:


一、字義解析

  1. 本指“繩索”,引申為準則、法度。《說文解字》釋:“繩,索也。” 在“繩削”中取其比喻義,指規範、修正的尺度,如《書經·冏命》“繩愆糾謬”中的用法。

  2. 本義為“用刀刮除”,《說文》注:“削,鞞也。一曰析也。” 引申為删改、修正,如《漢書·禮樂志》“削黜其文”的削訂之意。


二、詞義界定

“繩削”屬動賓結構複合詞,字面指“以繩墨削正”,實際含義為:

  1. 核心義:依據準則進行删改修正,強調對文字、行為的規範與潤飾。
    • 例:唐代韓愈《與馮宿論文書》:“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此文待繩削而後可傳。”(以木匠斧削木材比喻文章需經修改方成佳作)
  2. 延伸義:
    • 批評指正(如師長對晚輩的指導);
    • 法度約束(如《荀子·禮論》“繩墨誠陳”中體現的規範作用)。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第9卷)

    明确釋義:“繩削,謂以繩墨削正。指修改詩文,使之合乎規範。”

  2. 《辭源》(修訂本)

    引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繩,所以束物……引申為糾謬之具”,佐證“繩”的規範義與“削”的修正義結合邏輯。

  3. 古代文論用例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八:“作文如治器,繩削不可廢”,以工匠修器喻文章修改的必要性。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方向 差異點
繩削 依準則系統性修正 含“标準+修正”雙重動作
斧正 懇請他人修改 謙辭,對象為他人
刊削 删除冗餘 僅強調删減

五、現代應用提示

該詞今多用于學術批評、古籍整理、文學創作 等語境,如:

“此文結構松散,尚待繩削。”(指需依寫作規範調整)


參考文獻(真實可查的學術來源):

  1.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2. 韓愈. 《韓昌黎文集校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Z].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4. 黎靖德. 《朱子語類》[M]. 中華書局, 1986.

網絡擴展解釋

“繩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引申義

二、語境差異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解釋為“比喻勤奮學習”,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更常見的用法仍以“修正、規範”為主,尤其在文學創作或學術讨論中,常用來形容對文字、行為的調整和完善。

擴展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權威解釋,可參考韓愈文集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白無常百折不撓長漏柽子敕備赤岬春力純密廚下膽水單用達權知變等殊鬥而鑄兵獨威反複推敲法元非驢非馬鳳管鸾箫糞壤觥爵耇德歸骸汗馬功勞豢養甲闆交用精靈開往考次考檢快活湯療治隸法林岚六物瑪爾噶毛茛冒榮貿售岷益侔德内足逆河鋪蓋卷兒千萬壽輕喬擾怨三寫易字煞黑擅價石雲屬懷殊科驷馬門頽堕武陵灘下次人等閑澹歇斯特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