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物狀的意思、物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物狀的解釋

事物的形狀。 唐 王昌齡 《宴南亭》詩:“物狀如絲綸,上心為予決。” 明 唐順之 《永州祭柳子厚文》:“某少而誦公之文,見其模寫物狀,則已爽然神遊 黃山 之颠、 冉溪 之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物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事物的形狀,常用于描述物體或現象的形态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由“物”(事物)和“狀”(形狀、狀态)組成,字面意義指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表現。例如,唐代王昌齡在《宴南亭》中寫道:“物狀如絲綸,上心為予決”,用“絲綸”比喻事物形态的纖細柔和。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明代唐順之在《永州祭柳子厚文》中提到:“模寫物狀”,指通過文字描摹事物的形狀。
    •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對事物狀态的抽象描述,如“人物狀态”“礦物狀态”等(見)。
  3. 相關擴展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強調對事物形态的刻畫與分析。例如,植物學中描述“植物狀态”時,可能涉及形态學特征。

總結來看,“物狀”是一個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實用性的詞彙,核心意義始終圍繞“事物的形狀或狀态”展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用法,可參考《宴南亭》《永州祭柳子厚文》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物狀

【詞義解釋】物狀是指物體的形狀或外貌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物狀的部首是火,總共7個筆畫。

【來源】物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形容物體外形或樣子的詞彙。

【繁體】物狀的繁體字為「物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物狀的寫法較為簡化,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

【例句】他的身材高大,物狀彪悍。

【組詞】物态、物像、圖片、造型。

【近義詞】形狀、外觀。

【反義詞】無形、無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