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图志的意思、图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图志的解释

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县图志》、 清 魏源 有《海国图志》。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歷,现在检閲图志,先与督抚臣在省互相讲求。”


同“ 图志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 海州 东海县 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 黄儿墓 。”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 门山 之公署,旧有 三老堂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图志"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体释义 "图志"由"图"与"志"二字构成会意结构。《说文解字》释"图"为"画计难也",本指谋划,后引申为图像;"志"在《尔雅》中训作"记也",指系统记载。二者合称特指以图像为主体、文字为辅助的典籍形式,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图志"归入史部地理类,强调其"图经地纬,详载方舆"的特征。

二、历史流变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所载"图书秘记",至唐代形成固定体例。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开创了古代图志编纂范式,其序言阐明"图则作绘之名,志则记事之史"的编撰原则。宋代以后,地方图志编纂形成制度,如《元丰九域志》规定"州县图经,每三年一造送史馆"。

三、现代延伸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图志"既保留传统方志功能,又衍生出新型载体。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以图像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著作体裁",涵盖地图集、专业图谱等类型。中国科学院主持编纂的《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等系列著作,均沿袭了"图志"的学术传统。

典型文献例证包括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开近代世界地理研究先河,以及当代《北京历史地图集》(1988年)运用现代测绘技术续写图志传统。这些典籍通过图像与文献互证,构建起独特的时空认知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图志”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传统定义
    指附有地图的地志书,结合图像与文字记录地理、历史等信息。例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和清代魏源的《海国图志》,均以地图与文字并重的形式呈现地方风貌。

  2. 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可扩展为通过图像(如摄影、图解)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事物,例如摄影展、专题图册等。


二、结构特点

  1. 图文比例
    传统图志通常采用“一图一经”的体例,即地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内容占比均衡。例如《元和郡县图志》中,地图与文字共同构成完整的地理信息体系。

  2. 与方志的区别
    方志以文字为主,图为辅(如宋代《元丰九域志》仅3卷为图),而图志更强调图文并重。


三、历史实例

  1. 代表性著作

    •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地理总志,记录州县沿革、山川物产等。
    • 清代《海国图志》:魏源编纂,系统介绍西方地理与科技,推动近代思想启蒙。
  2. 应用场景
    古代官员常参考图志处理政务,如林则徐在洋务中曾查阅图志以制定策略。


四、其他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著作内容,可参考《海国图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倍殊崩龙族辩富婢作夫人縩綷打野鸡断袪耳鸣鹗章方极放水火坟封高红厚生利用翚翟降格以求降宥椒目劫鼠仓极明金鸾纠约橘子汁榔榆老辈连云炉甘石盲心面汤螟蛉冥邈幕府鸟面鹄形佞媚逆视派澨排字乔榦恰恰相反起股青盘青瑶简诎乏人列仁宇生津尸头顺俟属珊死法田更贴挂頽唆图件晩悟文武班下服小娃筱屋戏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