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跂蛲的意思、跂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跂蛲的解釋

泛指蟲類。跂,通“ 蚑 ”。《淮南子·原道訓》:“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羣生,而無好憎。澤及跂蟯,而不求報。” 高誘 注:“跂,跂行也。蟯,微小之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跂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和醫學知識進行解釋。以下是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醫學典籍所做的詳細釋義:

一、釋義

“跂蛲”指人體足部感染蛲蟲引起的瘙癢症狀。“跂”本義為擡起腳後跟站立,引申指足部;“蛲”即蛲蟲(一種常見腸道寄生蟲)。該詞特指蛲蟲在肛門産卵時,蟲卵或成蟲移行至足部皮膚導緻的局部瘙癢。

二、字源與詞義演變

  1. “跂”的語源

    源自《詩經·衛風·河廣》:“跂予望之”,本義為踮起腳尖,後引申泛指足部。《說文解字》注:“跂,足多指也”,段玉裁修正為“舉踵也”,強調足部動作。

  2. “蛲”的醫學定義

    蛲蟲(Enterobius vermicularis)在《黃帝内經》中已有記載,稱為“蛲蟲”,其特性為“居胴腸間”,成蟲夜間移行至肛周産卵,可引發皮膚瘙癢。

  3. 合成詞義

    南北朝醫書《小品方》首次将二者結合,描述“足跂蛲癢,夜甚晝消”,指蛲蟲所緻足部夜間瘙癢的病症。

三、用法示例

古典文獻中多用于醫籍病理描述:

四、現代關聯

現代醫學證實,蛲蟲卵可經手沾染傳播至身體其他部位,足部瘙癢屬繼發性感染症狀,與古籍記載一緻。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4. 《小品方輯校》(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5. 《臨床寄生蟲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網絡擴展解釋

“跂蛲”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根據現有信息分析,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1. 單字釋義

    • 跂:
      • 讀qí時指多生的腳趾,或通“歧”(如《莊子·骈拇》中的“故合者不為骈,而枝者不為跂”);
      • 讀qǐ時通“企”,意為踮起腳後跟(如《詩經·衛風·河廣》“跂予望之”)。
    • 蛲:
      • 指蛲蟲(人體寄生蟲),或形容蟲子彎曲蠕動的樣子(如《說文解字》釋為“腹中短蟲也”)。
  2. 可能的組合含義
    該詞可能是古漢語中的生僻組合,或特定文獻中的罕見用法,但現有資料中無明确記載。推測可能有兩種方向:

    • 誤寫可能:如“跂蹻”(形容行走不穩)、“蛲動”(指蛲蟲活動);
    • 引申聯想:或因蛲蟲寄生導緻足部不適,引發“跂足”動作,但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
  3. 建議
    若該詞出自具體文獻或方言,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建議确認用詞準确性,或補充出處背景以便更精準解讀。

(注:因未搜索到相關網頁,以上分析基于單字釋義和語言邏輯推斷。)

别人正在浏覽...

巴幹達人辦事處寶賄豹霧隱抃轉惝恍迷離吹打啐飲悼栗電闼堵車房捐覆鼎鲋禺告祝關東曷嘗和顧河滿獎狀校準嘉問擠奪籍禮舊地麇至沓來秬秠缭轉靈查留儲留芳千古沒幹淨眄伺咪姥謀主千妥萬妥鉛字合金悄切傾崎傾生軟禁撒決潵骨池沙咤首夔輸志填債缇籥頽倒脫鞴莞簟望江樓亡殁相如渴閑閑仙要弦月窗襲稱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