诿卸的意思、诿卸的詳細解釋
诿卸的解釋
[shirk] 推卸[責任]
詳細解釋
推卸(責任)。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小國換約》:“推其詞意,始則諉卸,末寓譏彈,中則似謂 天津 所定條約皆可一律準行。其居心殊不可問。” 梁啟超 《讀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既有國會監察,權限明則責成專,雖欲諉卸而不能。” 阿英 《水災》:“省政府雖說‘未敢稍存诿卸’,小民實在是言之痛心。”
詞語分解
- 诿的解釋 诿 (諉) ě 推托,把責任推給别人:诿說。推诿。诿托。诿過于人。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卸的解釋 卸 è 把東西去掉或拿下來:卸車。卸裝(演員除去化裝時穿戴塗抹的東西)。卸妝(婦女除去身上的裝飾)。拆卸。 解除,不肯承擔:卸任。卸肩(卸去肩上的負擔,喻卸掉責任)。推卸。 裝 筆畫數:; 部首:卩
網絡擴展解釋
“诿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指推脫、逃避責任或過錯,将本應自己承擔的義務轉嫁他人。該詞強調缺乏擔當的态度,常見于批評或勸誡語境。
2.詳細解釋
- 詞源:“诿”本義為“累”或“煩勞”,後引申為推托(如《說文解字》中“诿,累也”);“卸”指解除、推脫。組合後強化了推卸責任的含義。
- 曆史用例:清代文獻如《中西紀事》提到“諉卸”用于描述官員推卸外交責任,梁啟超則用其批評逃避職責的行為。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批評工作中推诿塞責的現象,或讨論道德責任問題。例如:“面對錯誤應勇于承擔,不可诿卸于人。”。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推卸、推脫、推诿。
- 反義詞:承擔、負責、擔當。
- 英文翻譯:shirk(動詞,指逃避責任)。
5.發音與注音
- 拼音:wěi xiè
- 注音符號:ㄨㄟˇ ㄒㄧㄝˋ。
總結來看,“诿卸”是一個帶有負面評價的詞彙,常用于強調責任歸屬問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評或勸誡意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诿卸,是一個含有負面意義的詞彙,表示推卸責任或把自己的過錯歸咎于他人的行為。該詞可以拆分為“讠”和“卸”兩個部分,其中“讠”是“言字旁”,指示與言語有關,而“卸”則表示将某種負擔或責任卸下來。
“诿卸”一詞源于漢語,用于描述某人試圖回避自身過失或失敗的責任,而将其歸咎于他人。這個詞在日常交流或正式場合中使用,以警示人們不要推卸責任或逃避承擔個人行為帶來的後果。
《诿卸》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諉卸」。這種不同的寫法并不改變詞義,隻是在字形上有所變化。
古代漢字對于《诿卸》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诿卸》可以寫作「謂卸」,其中的「謂」在古代意為“稱呼”或“說話”,與現代的“讠”字旁類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诿卸》一詞的使用和意思:他總是試圖诿卸自己的錯誤行為,把責任推到别人身上。
與“诿卸”相關的詞彙有:推卸、推脫、推責,它們的意思非常相似,都指責備他人或試圖逃避責任。而反義詞則是承擔、負責、擔當,它們表示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承擔後果的态度。
通過分析《诿卸》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等方面的信息,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個詞彙的含義和用法。使用這些知識,我們可以更準确地運用這個詞彙,避免不必要的責任推卸,更加積極地承擔個人行為帶來的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