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舉的意思、同舉的詳細解釋
同舉的解釋
(1).一同舉薦。《後漢書·孔融傳》:“ 卓 乃諷三府同舉 融 為 北海 相。”
(2).一同舉事。多指軍事行動。《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 儉 堅守, 欽 在外為遊兵”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毌丘儉 文欽 等表曰:“ 懿 欲讨滅二虜以安宇内,始分軍糧,克時同舉。”《南史·蕭穎胄傳》:“是時或雲 山陽 謀殺 穎胄 ,以 荊州 同舉。”《三國演義》第一回:“ 飛 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
詞語分解
-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緻,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侪(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忾。同工異曲。同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同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一同舉薦
- 釋義:指共同推薦或推舉某人擔任職務或參與某事。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後漢書·孔融傳》提到“卓乃諷三府同舉融為北海相”()。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多人共同支持某一人選或方案,如“同舉代表”。
2.一同舉事
- 釋義:多指共同發起軍事行動或重大事件。例如《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中記載“克時同舉”,即約定時間共同起兵()。
- 語境擴展:現代也可用于形容協同完成某項重要任務,如“多方同舉,共克難關”。
補充說明:
- 拼音:tóng jǔ()。
- 近義詞:共推、協舉(指舉薦);共謀、合謀(指舉事)。
- 注意:現代使用中,“同舉”更多出現在書面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若用于現代場景,需結合上下文明确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舉
同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木”,其中“口”是上面的部首,表示口音或者說話的聲音,而“木”是下面的部首,表示樹木或者木頭。
同舉的筆畫數目為五畫,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字形。
同舉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幾種說法。據說在古代,人們用木制的樂器來表示和諧的聲音,也就是同聲音。因此,同舉也可以表示人們一起舉起樂器的場景。
同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順序或者結構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同舉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同舉的寫法為:“舉:攜舉樂器也。”這個解釋與前面提到的古代音樂場景相符。
以下是同舉的一些例句:
- 他們同舉起木制橫笛,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 在慶祝活動中,大家紛紛同舉國旗,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同舉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
- 協同:一同合作,共同努力的意思。
- 同聲同氣:指多人在思想、行動上一緻、呼吸一緻。
- 同心協力:指多方共同努力、齊心協力。
同舉的反義詞可以有:
- 異舉:指不同或相反的舉動。
- 異心:指心思或目标不一樣,有分歧。
簡而言之,同舉是一個表示多人一起舉起樂器或者共同努力的詞語,常用于形容和諧或者團結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