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墓的意思、防墓的詳細解釋
防墓的解釋
(1). 防 地之墓。 孔子 父母合葬處。《禮記·檀弓上》:“ 孔子 既得合葬於 防 ,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 丘 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 先反,門人後,雨甚至。 孔子 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 防 墓崩。’ 孔子 不應,三, 孔子 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 鄭玄 注:“言所以遲者,脩之而來。”
(2).泛指父母之墓。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引:“始悲 浚 泉之有冽,今痛 防 墓之未遷。”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墓的解釋 墓 ù 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墓地。墓園。墓道。墓碑。墳墓。墓志銘。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防墓”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典故和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
特指孔子父母的合葬墓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将父母合葬于防地(今山東曲阜),并因擔心墓地無标識而封土作标記。後因暴雨導緻墓崩,門人告知時孔子以沉默回應,體現古代喪葬禮儀的克制。
-
泛指父母之墓的文學引申
唐代劉禹錫在《送僧元暠南遊》詩引中寫道“今痛防墓之未遷”,此處“防墓”已脫離具體地點,成為父母墓地的代稱,反映文人借典故表達孝思的用法。
注意: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防止被埋葬”的成語,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墓這個詞是指為了防止墓地和陵墓被盜或遭到破壞,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根據其構造,防墓可以拆分為“阜”和“土”兩個部首。其中,“阜”意為高土堆,表示墓地的特征,而“土”則表示土地。防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相信墓地是與祖先相連的重要場所,因此需要保護墓地免受侵害。防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無異。而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防墓的寫法可能因時代而有所不同。例如,古文中常使用象形字來表示概念,可能會用到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的形狀。以下是防墓的例句:“為了保護先祖的安甯,他們采取了多種防墓措施。” 關于防墓的組詞,可以有“墓地”、“墓室”、“墓葬”等。而近義詞可以有“防護”、“保護”等詞彙。反義詞可用“破壞”、“盜墓”等表示。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