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蟲不吃伏肉的意思、大蟲不吃伏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蟲不吃伏肉的解釋

謂真正的強者不欺已經服輸的弱者。《水浒傳》第二回:“他們直恁義氣!我若拿他去解官請賞時,反教天下好漢們恥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蟲不吃伏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蟲不吃伏肉”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成語,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字面意思是“老虎(大蟲)不吃已經死亡或臣服的獵物(伏肉)”,比喻真正的強者不會欺淩已經服輸或無力反抗的弱者,強調高尚的品德與俠義精神。

詞源與出處

該成語出自《水浒傳》第二回。書中描寫九紋龍史進擒獲少華山頭領陳達後,面對朱武、楊春的求情,史進因“大蟲不吃伏肉”的信念選擇釋放陳達,體現了不欺壓弱者的俠義原則。

引申意義

  1. 品德層面:指有才能、有修養的人不與卑鄙之人為伍,不做違背道義之事();
  2. 處世智慧:提醒人們寬宏大量,對弱者或已屈服者應包容而非趕盡殺絕()。

使用場景

近義表達

“英雄不欺無名輩”“窮寇莫追”等均強調對弱者的尊重與克制。

如需了解具體出處情節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蟲不吃伏肉》的意思:

《大蟲不吃伏肉》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指大的蟲子不會吃伏着的肉。它比喻猛士不屈服于困境,堅持正義,是形容有志氣、有骨氣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蟲不吃伏肉》中的漢字拆分為:大(一、二)、蟲(虍、虍)、不(丆、一)、吃(口、十)、伏(人、一)、肉(月、⺼)。

大蟲不吃伏肉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大蟲不吃伏肉》源自《淮南子·人間訓》這本古代文化典籍。這句話最初的意思是用來形容大的蟲子不會吃伏肉,後來被引申為比喻有志氣的人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被困境所屈服。

繁體:

《大蟲不吃伏肉》的繁體字為《大蟲不食伏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大蟲不吃伏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大蟲不食伏肉》。

例句:

1. 他是個有志氣的人,像《大蟲不吃伏肉》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

2. 在逆境中,他展現出了《大蟲不吃伏肉》的精神,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

不屈、信仰、自立、不畏、意志堅定

近義詞:

志士仁人

反義詞:

懦夫、膽小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