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俗的意思、僧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俗的解釋

[monk and common people] 僧尼和沒有出家的一般人

詳細解釋

僧徒與一般人。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記遊廬山》:“已而見山中僧俗,皆雲:‘ 蘇子瞻 來矣!’”《兒女英雄傳》第十回:“ 十三妹 原因‘俠義’兩箇字上起見,一心要救 安 、 張 兩家四口的性命,才殺了僧俗若幹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僧俗”由“僧”(指出家人,如佛教僧侶)和“俗”(指世俗人,即普通民衆)組合而成,表示僧尼與未出家的普通人之間的對立或差異關系。它既可用于描述兩類群體的身份區别,也可借喻人的修養或行為是否符合規範。

二、字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

  1. 身份區分:常見于宗教或曆史語境,例如元代《西廂記》中“僧俗寸斬,不留一個”。
  2. 行為評價:褒義時形容修養高尚,貶義時指行為不合規範,如《兒女英雄傳》中因“俠義”而殺“僧俗若幹人”。

四、文學引用

宋代蘇轼《東坡志林》曾記載:“山中僧俗皆雲:‘蘇子瞻來矣!’”,展現了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實際運用。

五、跨文化對照

英文譯為“monk and common people”,德文為“Mönche und Laien”,均強調宗教與世俗的二元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俗》的意思

《僧俗》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佛教和世俗的區别以及對立。它表示了佛教僧人與普通世俗人民之間的不同身份和生活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僧俗》可以拆分為“⺠”(身部)和“⺍”(卉部)兩個部首,并且組成共12個筆畫的漢字。

來源

《僧俗》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蠱》篇中,用來形容《易經》中的兩個卦象之間的對立和關系。

繁體字

繁體字為「僧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僧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思和概念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選擇了出家,離開了塵世的紛擾,追求着僧俗之别的生活。

2. 雖然他放棄了出家當僧人的機會,但他仍然尊重和信奉佛教的僧俗之規。

組詞

1. 僧人:指出家修行佛教的男性。

2. 俗世:指普通人民的世界。

近義詞

1. 凡俗:指普通世俗之人。

2. 世間:指塵世間一切事物。

反義詞

1. 僧:指佛教中修行的僧人。

2. 修行:指僧侶進行佛教修行的過程和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