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星的意思、土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星的解釋

[Saturn] 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六個行星,繞太陽公轉周期約為29.5年,自轉周期約10小時2分,表面溫度為150°C。體積比木星略小,比地球約大七百五十倍,是九大行星中第二個大行星。有一個光環和十個衛星。中國古代叫做“鎮星”

詳細解釋

(1).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我國古代又稱之為“鎮星”。按距離太陽的次序計為第六顆;按體積計比木星略小,是第二大行星。其公轉周期為29.46年,自轉周期為10時14分。表面最高溫度約為-150°C。有一個光環和十個衛星。

(2).北鬥星的第一星。《星經·北鬥》:“北鬥星謂之七政……第一名天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星”一詞的含義可從天文、文化及象征三個層面綜合理解:

一、天文學定義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的遠近排名第六。其基本特征包括:

  1. 物理參數:體積是地球的730倍,質量約為地球的95倍,但密度僅0.687克/立方厘米,比水還低31%,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小的行星。
  2. 結構:由氫和氦組成的氣态巨行星,核心為岩石與冰(半徑約7500千米),外圍包裹液态金屬氫層。
  3. 特殊标志:擁有行星環系統,寬度超20萬公裡,主要由冰粒和岩石碎片構成。

二、名稱來源

三、文化象征

補充信息

(注:部分早期資料提及“九大行星”為過時分類,現已修正為八大行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星

土星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土和星。土字是指大地、土地的意思,是最早的文字之一,象形。星字是指天空中的亮點,表示星星、行星的意思,也是象形。

土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一點,它的筆畫數是3畫。而星字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筆畫數是9畫。

土星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天》一書中,用來描述古人所稱呼的星星。

在繁體字中,土字的形狀和簡體字相同,而星字使用了更加複雜的形狀。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土字的上面加一橫,表示大地的意思;星字的上面加兩個點,表示在天空中的位置。

例句:

1. 今晚的土星特别明亮。

2. 炎熱的夏天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繁星點綴的土星。

組詞

土地、土壤、土堆、土坯、土屋、土豆、土黃、土氣、星光、星空、星辰、星球

近義詞

行星、天體、宇宙、星體

反義詞

太陽、月亮、地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