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纓樹的意思、馬纓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纓樹的解釋

見“ 馬纓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纓樹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植物名詞,其釋義與特征如下:

一、詞目釋義 "馬纓"原指系于馬首的紅色絲質裝飾物,《說文解字》記載"纓,冠系也",後引申為垂絲狀植物器官的雅稱。作為植物專名時,特指以下兩類植物:

  1. 豆科合歡屬喬木(學名:Albizia julibrissin),因其頭狀花序具細長絲狀花蕊,形似馬首紅纓而得名。《中國植物志》載其别稱"絨花樹""夜合槐",花期6-7月,傘形花序呈粉紅色絲狀簇生。

  2. 馬鞭草科馬纓丹屬灌木(學名:Lantana camara),《嶺南采藥錄》記載其因聚傘花序多層環狀排列,色彩漸變如錦緞纓絡,故得"五色梅""七變花"等俗稱。

二、引證溯源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載:"合歡,又名馬纓,安五髒,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明确指出該植物藥用價值。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繪有馬纓丹圖例,标注"南粵多植為籬落"。

三、植物特征 馬纓樹在我國南北均有分布,北方以合歡為主,南方多見馬纓丹。二者均具有:

四、文化象征 在文學意象中,馬纓樹常喻指:

注:本文植物分類學内容參考《中國植物志》電子版(frps.iplant.cn),古典文獻引述源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馬纓樹”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馬纓樹即“馬纓花”,是合歡樹(學名:Albizia julibrissin)的别稱。該名稱源于其花朵形态:合歡花呈傘狀花序,花絲細長如纓絡,顔色多為粉紅或紅色,形似馬匹頭部的裝飾物“馬纓”。

  2. 植物學關聯
    合歡樹為豆科植物,落葉喬木,高可達16米,主要分布于亞洲溫帶至熱帶地區。其花絲繁密,晝開夜合,具有觀賞和藥用價值(《漢語大詞典》記載)。

  3. 文化意象
    部分資料(如)提到“馬纓樹”被引申為成語,比喻身份尊貴或地位高峻。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方言用法,需謹慎參考。

補充說明

建議需要進一步确認植物學特征或文學典故時,可查閱權威植物志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家八字腳碧琉璃避慎避殃抄近承露雌蕊觰沙等外兜絡二衛放流芳洲風雨飄零分衿俯伛革聽廣道寒生何所不有歡惬環歲火艾僵踣兼榮餞禦家蠅即拜疾殃卷中人局窄慷慨淋漓掯勒诓惑焜烨廉守簾帷料石厘捐局明搶黏兒偶詞佩巾憑眺且喜情投契合七珍盛容神迹詩情畫意松緩題鴂頭型土族語僞國文柏無産者祥淑仙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