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潘嶽傳》、《世說新語·容止》載: 晉 潘嶽 美姿容,嘗乘車出 洛陽 道,路上婦女慕其豐儀,手挽手圍之,擲果盈車。 嶽 小字 檀奴 ,後因以“檀郎”為婦女對夫婿或所愛幕的男子的美稱。 唐 溫庭筠 《蘇小小歌》:“ 吳 宮女兒腰似束,家在 錢唐 小江曲,一自 檀郎 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緑。”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 檀郎 唾。”《金6*瓶6*梅詞話》第五一回:“何時借得東風便,刮得 檀郎 到枕邊。” 清 陳維崧 《菩薩蠻·題青溪遺事畫冊·讀書》詞:“竹響似行人, 檀郎 迴顧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檀郎漢語 快速查詢。
“檀郎”是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檀郎”源于西晉美男子潘嶽(字安仁,小字檀奴)。據《晉書》記載,潘嶽容貌俊美、風度潇灑,乘車出行時婦女常圍堵擲果示愛。後世以“檀奴”或“檀郎”代指女性傾慕的男子,逐漸演變為對丈夫或情人的美稱。
如今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創作,偶見于文藝化表達中,如“檀郎謝女”形容才子佳人。
如需具體詩詞分析或更多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晉書》等文獻。
檀郎(dān l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男”兩個部首構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男”,其中“木”表示木材或者樹木,而“男”表示男性性别。這個詞的拆分筆畫是4畫和7畫。
檀郎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叙事文學作品《左傳》,該詞最早出現在其中。《左傳》是春秋時期的一部重要史書,作者是戰國時期的魯國大臣左丘明。在《左傳》中,檀郎這個詞用來形容一個男子的美貌和才華,被用作對年輕英俊的男子的稱呼。
在繁體字中,檀郎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時候,寫檀郎這個詞用的是繁體字。繁體字主要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使用,如台灣、香港、澳門等地。目前在大陸地區,使用的是簡體字。
以下是一些關于檀郎的例句:
1. 他長相俊秀,才華橫溢,真是個檀郎。
2. 這位檀郎不僅相貌出衆,而且才情過人。
一些與檀郎相關的詞彙有:
1. 檀木:指柚木等樹木的木材。
2. 男子:指成年的男性。
檀郎的近義詞包括:
1. 俊男:形容英俊的男子。
2. 佳麗:形容美麗的年輕女子。
檀郎的反義詞包括:
1. 丑男:指相貌平凡或者不美的男子。
2. 熟女:指年齡較大的婦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