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悃誠。 明 徐渭 《代請吳總督啟》:“折衝於俎,冀聆謦欬之珍;借筯為籌,亦效悃愚之瑣。”
“悃愚”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書面用語。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後的詳細解釋:
“悃愚”意為誠懇、真誠,多用于表達謙遜的誠意。
該詞可見于明代徐渭的《代請吳總督啟》:“借筯為籌,亦效悃愚之瑣”,意為以竹筷為籌碼,效仿瑣碎而真誠的謀劃方式。
該詞因時代性和生僻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現代交流中産生歧義。如需引用古籍或學術寫作,建議标注出處或輔以注釋。
如需進一步探讨該詞的語源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悃愚(kǔn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可拆分為八個部首,分别是心、一、二、冖、十、勹、兩個彳。它由15個筆畫組成。
悃愚的來源據說是出自《詩經·小雅·正月》中的“跌維悃愈,赢予敖暢”。這裡的“悃愈”意為内心忠實而純粹,表現出一個人的心境樸實無華。後來,悃愚逐漸成為表示人的心境質樸、淳樸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悃愚的寫法為「悃愈」。
古時候漢字寫法隨着時代演變而略有不同。在古代篆書中,悃愚的寫法如下:
「悃」:心形下加點。古代篆書中「悃」的寫法蘊含了心境忠厚的含義。
「愚」:心形上加部首宀,下加魚。古代篆書中「愚」字書寫的形狀如同一個練字人從上到下按順序寫下去的過程。
以下是悃愚的例句:
1.他很悃愚,從來都是言行一緻。
2.雖然他看似悃愚,但内心卻非常聰明。
3.她的悃愚為她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悃愚的一些相關詞語有:
1.悃誠(kǔn chéng):指内心真誠,沒有任何虛僞。
2.樸實(pǔ shí):表示人或事物的特點,指簡單、真實、不矯揉造作。
悃愚的反義詞是:聰慧(cōng huì):指智慧、才智出衆。
【别人正在浏覽】